1、增加农民收入情况汇报 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印台区农业局(202223年7月2日) 一、根本情况 近三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24.1%的增速,202223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5.14%。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806元,增长22%。(其中:工资性收入1526.97元,占40.12%,同比增幅18.85%;家庭经营收入1943.34元,占51.06%,同比增幅24.49%;财产性收入47.19元,占1.24%,同比增幅24.18%;转移性收入288.5元,占7.58%,同比增幅22.19%)。今年,我局承担的县域经济指标是实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到达46
2、05元,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1.1%,到达4.5亿元。我局通过对农村居民现金收支情况进行监测,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2943.73元,增长40.04%。其中:工资性收入1405.33元,同比增幅14.19%;家庭经营收入1349.51元,同比增幅90.1%;财产性收入16.39元,同比增幅46.47%;转移性收入172.5元,同比增幅14.87%。 我区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主要呈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占据农民家庭收入的主导地位。202223年,全区苹果总产量16.5万吨,苹果亩均 纯收入2638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4688元。随着果
3、业的不断开展,果业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果业已成为广阔农民特别是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蔬菜、烤烟、干杂果、矸土加工、运输等区域性高效特色产业稳步开展,也已成为区域性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 (二)农民劳务收入快速增长。据调查报表统计,202223年我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9600元,近两万名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为区获得近两亿元的经济收入,仅此一项可为全区农民每人增收1500余元。 (三)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自2022年农村税费改革实施至今,全区农民负担实现“零税赋。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
4、补贴、地膜玉米补贴、苹果栽植补贴等,使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多,同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根底建设、移民搬迁等一系列惠农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我区城镇化程度低,农村市场还处在初期萌芽阶段,农民投资意识及能力都还很低,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我区增长缓慢。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增收工 作取得长足进步,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一)农村惠农政策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依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群众对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有
5、80%都能答复出3条以上,但仍有20%是农村的老人、妇女对“三农问题不管不问,但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党和政府的政策。区委、区政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宣传,使得政策深入群众,但仍有极少局部弱势群体,对“三农政策的知晓率较低。 (二)农业根底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目前,全区农民耕地面积少、灌溉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殖设施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生产抗御自认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区烤烟生产主要为 二、三类地,大局部较为偏僻,田间道路较差,其中个别地块仅能满足人行,往往是生产地烤烟不能及时进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局部烟农和新开展烟农的烤炉建设缓慢,成熟的烟叶不能及时烘烤,腐烂在烟田,也给烟农的收入造成损失。目前还存在局部烟农没有烤炉的现象,自己建存在资金困难,靠烟草公司建,还有时间等待和农户生产规模不够(烟草公司规定种植15亩烤烟才建一个烤炉)的问题。金锁关姚湾村、袁家山个别农户因没有烤炉,出现 烟叶贱卖的现象。畜禽饲养环境差。农户散养选址大多仅限于房前屋后,建筑简易,管理设施不配套,交叉污染严重,增加了畜产品的不平安因素。 (三)生产经营粗放,专业化生产程度低。整体来看,我区农业生产和流通仍处于较粗放的低级开展阶段,还没有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少,延
7、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差,大局部农户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另外农村现在务农农民大局部属于年龄较大,妇女较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冯家塬村,苹果是农民的主导产业,但亩均收入仅为2022元左右,而较广阳、高楼河等苹果主产区亩收入却在45005000元之间,果农收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管理技术跟不上,果农缺乏配套的、现代的务果技能,致使果园收入较低。村民杨源财告诉我们,他家种有4亩果园,平均每亩收入2023002022元,可就化肥、农药来说每亩的投入就在500元以
8、上,再加上靠天吃饭,遇上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能保本就不错了,何谈什么收入。 (四)技术培训跟不上,农民生产技能差。近年来,全区的各涉农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区级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20230人,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另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开展的步伐。二是技术效劳体系普遍滞后,特别是乡镇、村级农业技术网络不健全,技术队伍小,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导致农民培训跟不上,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在果业方面全区区级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2023人,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开展到近30万亩
9、,平均1名专业技术人员要负责3万亩的果园技术指导效劳工作,指导任务量大,很难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指导任务。畜牧业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农村急需的牲畜配种员、兽医严重缺乏。奶牛、母猪空怀现象严重,畜禽因病死亡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降低了养殖效益。 (五)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区农业主导产业总量较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匮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风险较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另外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开展。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
10、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开展,不利于形成规 模,形成基地。 (六)生产资金缺乏,融资困难。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地方虽然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但对以种粮、务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阔农民来说,种子、化肥、农药、种畜禽等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扬,致使广阔群众生产本钱提高、生活压力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农户还告诉我们,农业关键性的时节正是用钱之时,也正是缺钱之时,而这时农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贷款,可贷款程序复杂且人情味太重,致使普通群众被拦在了贷款门外。从烤烟种植情况看,不管是大户还是农户,每年进行烤烟
11、生产是都会因为资金难题。2023年生产一亩烟需要水费60元、煤电120元、如果加上雇工(一亩地需要300元)费用,其他费用200元,种植1亩烤烟需资金680元。60%的烟农都没有生产必要的资金来源。 三、建议及对策 (一)、持续推进“果业立区战略,稳固扩大农民收入主阵地 一是实施规模化经营。坚持每年新建苹果园3亩以上,消灭国道、省道、乡村主干道及果区的空地,使苹果由国省道向骨干道延伸,向乡村到覆盖,构建果业长廊。坚持平地苹果和山地苹果共同开展,鲜食国与加工果齐头推进,进一步扩大苹果产业规模。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标准 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普及欧盟、中国良好农业标准、生态、有机等标准化
12、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积极创立各级示范园和果业强乡镇,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果品附加值。三是完善效劳体系。以乡镇、村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苹果技术效劳网络,加强果农培训教育和农民专业经营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开展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果品交易活动,依托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与国内外果品营销组织的交流与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印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果区生产环境。实施工程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加快果区道路、灌溉等根底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果区生产条件。加强果园防雹站、防雹网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开展果园沼气,推动“果
13、-畜-沼-窖-草循环开展模式,建立生态果园。五是延伸苹果产业链。在继续扶持和壮大现有果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和开展一批苹果采后处理、果箱、果袋、果肥等果业配套企业,进一步延伸苹果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和完善“企业+协会+农户开展模式,实施企业和果农双赢,推动全区果业产业计进程。 (二)大力开展“一村一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一是抓好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充分利用“四荒地、“四旁地、低产农田等宜栽地资源,稳步扩大干杂果经济林面 积;加强干杂果管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干杂果经济林五项丰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干杂果经济林的综合效益。二是稳步开展烤烟种植。积极推进烤烟种
14、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展,进一步加强对烤烟种植专业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烟炉建设、烘烤及销售等效劳力度,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开展蔬菜种植。在镇区、厂矿周边和川道地区大力开展旱地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同时以明瑞、“绿万家牌蔬菜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蔬菜深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增加菜农收入。四是积极开展畜牧养殖。全面落实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循环开展模式,引导广阔果农大力开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推进畜牧产业集约化开展。五是不断壮大三产效劳业。进一布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发挥北关地区商贸集中的优势,并与陈炉古镇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集
15、旅游观光、消费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经济圈。积极开展面向区内厂矿的效劳业,活泼农村市场。在柳湾、周陵等城市周边大力开展“农家乐,不断拓宽效劳工程,提高效劳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三)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劳务输出是有序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有效形式。针对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较为充裕的根本情况,应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增加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一是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坚持以区劳动力市场为中心,11个乡镇(办)劳动力保障事务所、3个驻外劳务输出基地为辐射,不断稳固全区农村劳务输出阵地。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对外联系作用,广泛捕捉用工信息,为全区的劳务输出牵线搭桥。二是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那么,以区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为基地,大力开展面向不同阶层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心理素质、政策法规教育,严把质量关,逐步推行劳动力预备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着力打造印台劳务品牌。三是加强劳务信息管理。建立劳动力资源档案库,做到劳务人员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四清。加强职介机构建设,实现区、乡、村三级联网,劳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质效劳。加强与在外打工者的联系,掌握更多更广的用工信息,形成“隐形劳务输出点。 (四)大力开展非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