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61316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2023年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在诸多近代革命先烈身上都有所表达,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历经磨练,更是“三起三落,为缅怀先烈,培养公司员工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精神,公司于2023年7月26日组织公司2023届新员工赴XX市XX县区望城岗“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主义再教育。下午2点,2023届47名新员工在人力资源部科长陆晓敏的带着下,乘坐大巴,从公司出发,直赴位于XX县区望城岗的“小平小道。不一会儿,大巴车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门前停下,一行人有序进入纪念馆,在纪念馆解说的带着下,对这个由

2、原XX县区拖拉机厂改建而成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匆忙却深刻的参观学习。 走进主纪念堂,是一组小平同志和其家人的塑像,造型生动,塑像上的邓小平和蔼亲切,引得参观人员争相合影留念,解说员也从这幅塑像开始,对邓小平这段在拖拉机厂当钳工的历史进行了解说。1969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扣上“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XX省XX县区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2月调回北京,伟人邓小平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个月,也思考了三年四个月。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平安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

3、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设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解说的带着下,一行人依次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小平小道、“小平铜像、“邓林摄影展厅。在纪念馆区,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静静地讲述着小平同志在拖拉机厂工作的前前后后;老式的电视机,缝纫机,旧工作服,斑驳的拖拉机似乎仍旧留着小平同志的痕迹;小平同志当钳工用过的工具,洗过的螺丝钉帽依旧

4、铮亮,让人感觉到小平同志那份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走出主馆,来到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车间虽几经修葺,但土黄的颜色,不平的地面,刺鼻的气味依旧在向人们诉说这里的破败,而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正如车间高挂的标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厂区出来,沿着小路,来到厂区后门,就是那条著名的小平小道,小道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南昌陆军学院的将军楼邓小平在南昌工作期间的住处。由于陆军学院是军事管辖区,大家不能体会整个小道,但大家都驻足在此,耳畔似乎有微微风声,眼前似乎是那个坚决的小个子在小道上迈着缓慢却坚决的步伐的情景。 在整个厂区的地势最高处,巍然屹

5、立着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他静静地眺望远方,神色温和而坚毅,似乎看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雕像下,参观人员全体合影,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广阔员工学习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遗志的宣誓。 最后,大家参观了邓小平女儿邓林给小平拍的图片展,100余幅图片是邓林无偿捐献给“小平小道纪念馆的,题材多是1972年以后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图片丰富的展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状况,让人感觉小平同志是如此的亲切,它们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 而后,由于时间原因,大家结束了对“小平小道的参观。尽管参观的时间有限,但是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路上,大家都在热

6、烈讨论此次参观的感受,大家一致表示,小平同志在逆境中依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的,小平同志心系祖国,不忘人民,不愧是党和人名的忠诚战士,我们要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努力奋斗。尽管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像小平同志那样成为一代伟人,但是,只要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到自己的应尽职责,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我们就无愧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小平小道的观后感 “小平小道位置在XX省XX县区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XX县区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

7、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看看窗户外,晴空万里,看来想期盼天气问题取消这次活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们到的时候,看到浩浩荡荡的队伍,少说也有几百人。这让我对这课耳目一新,起码它不再是和其它课程一样的死水。 班长让我们站成两列,以免占道的问题发生意外。而很久没有整体出过操,整过队的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还是歪歪扭扭,参差不齐。如果这是军训,我们全体只怕要做上一天一夜的俯卧撑。 队伍行进的不急不缓,这是可想而知的。 在队伍中,你要担忧踩着前面的人,所以你想加速是不行的。你还要提防别被后面踩着,想慢下来休息也没有法子。 后来想想,觉得这挺像生活。

8、唯一的不同是,生活显然更加残酷。 在生活中,我们要绞尽脑汁的把走在你前面的人踩死,还要想方设法的挡着走在你后面的人,不让他超前。 行走在队伍里的人是压抑的,我现在就压抑的不行。我习惯了慵懒的步调来看生活,但我没想到前面的童鞋比我更慵懒,后面的却剑拔弩张。 在队伍中,没有这2种苦恼的只有两个人,走在最前面的和落在最后面的。 这令我想到一个道理。 精英只会越来越精英,因为要时刻担忧后面的人给他一脚。 落后只会越来越落后,因为没有了鞭策,也下不起狠心给前面的人一脚。 至于我们,那么是流传万世,亘古不变的中庸,充当着历史的过客。 压抑但平安着。 当然忍受不了中庸,但又狠不下心来给人一脚也不想被人一脚的

9、人。解决这个烦恼很干脆,双脚跳向圈外,脱离这个队伍,就是一片广袤的天地。 但是脱离队伍必然要承当相应的风险: 一、车会把你先撞飞,其余人四散逃命。 二、你要承受队伍里异样的目光,独处众外的只有两类人,一个是头羊,一个是傻逼,很显然你不是前者。 三、老师会责骂你,因为你不遵守规那么。 但想想为了自由,我觉得自己可以英勇一回。于是很坦然的跳向圈外,但我没有想到还不几分钟,队伍就已经走的歪歪扭扭不复存在,大家不用跳已经出了圈外。 你说我多像个跳梁小丑。 走了很久很久,还没有到,周围开始有人抱怨此行的艰辛了。 但我发现一个状况很有趣,它让我保持着乐观和安宁。 此刻,我们走的路是由石板铺就的,它不像马路

10、一样非常平坦,它是小平。它也属于人行道,算是小道一类。而这组合起来刚好可以称它为“小平小道。 这样一想,我突然觉得很荒唐,我认为我这场旅途还未到终点已然结束。这种荒唐像我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个婴儿从妈妈肚子里崩出来飞上了天,在空中历经了少年、中年、老年、然后跌了下来直接摔进一副棺材里结束了生命。 很戏剧性吗。很多经过大起大落的人却觉得不。 我就这样沉浸在自己南辕北辙,天马星空的想法里,而等我发现我已经站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门口的时候,才恍然假设觉。 初入纪念馆,我选择看了下全景图,规划下自己准备走的路线。有了路线就有了某种节奏,才能更好的感受一代伟人的脉搏和心跳。 首先进的是主纪念馆,映入眼帘的

11、是一群青铜雕像。描绘着邓爷爷和工人一起围着,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著名作家邓蓉,小名毛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内容大概描绘了邓爷爷在下放到江西后艰苦的生活,但处处透露着希望和亮光。 你能想象出加起来超过200岁的三位老人不畏艰辛、不离不弃、的真挚亲情是多么感人的希望; 你能想象充满质朴的正义感,勇敢正直,热心淳朴,无私的帮助邓爷爷之子不追求回报的的工人王师傅是怎样的一束圣光; 你能想象出那么一群可爱无私,尽心尽力帮衬着小平夫妇渡过难关的工人是多么动人的患难见真情; 这篇文章无疑给了我强有力的震撼,它的结尾如是说: “车速飞快,汽笛

12、长鸣,北来的寒风已然拂面。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那更加剧烈的、震撼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政治动乱,就要揭幕了。 一个时代伟人,即将再次挺立。而这次,将是最雄浑的一刻。 继续往里面逛,看到了一些邓爷爷以前在工厂里的日用产品,都是比拟破旧的东西了,但是放在壁橱里却熠熠生光。随后,看到了几幅描写邓爷爷和工人的故事,一一表达了他俭朴,珍重粮食,热爱劳动,尊敬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还看到了一些以前绝密的文件以及邓爷爷下放期间调查江西景德镇时,工人们不怕嫌疑送给他的四个瓷器。印象深刻的是一副字,上面写着邓爷爷的亲笔。原文记得不是非常清楚,大概意思是我多么愿望留在党内干活,哪怕只做一些杂活也心愿。还有一

13、副是说他文革时下放的感受,他说这艰苦的几年也挺好,这促使他有时间,能好好反思自己和思索中国的未来,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 这些话让我想起另一个伟岸的身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同样他也数次被贬,但依然牵挂着整个宗庙,牵挂着天下黎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这样想着,我出了主馆。走进了小平休息室,这是工人们看邓爷爷辛苦为他建的,希望他能休息好一点。在他的房间外看了看,外面贴着几行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几个字贴起来容易,做起来只怕是难如登天。起码,我是不行的。里面很简陋,就是一张木板床和垫子,但邓爷爷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思考和构建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出了小平休息室,进了

14、当时的配件厂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破旧不堪,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如何了。 随后参观了邓爷爷女儿邓琳给小平一家拍的图片展,里面一块横匾写着字,大概意思是“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摄影展,它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不可不说,邓爷爷的女儿个个真是好样的,令人敬服。图片大概一百多张,题材多是生活照片,看着里面的邓爷爷你会觉得很亲切。有一副邓爷爷83岁时照的仰望天空沉思的画面令我沉迷不已。这让我无可防止的又想起了一人“温爷爷-这个民族,需要一些会仰望天空的人。 我会是吗。 你又如何呢。 在路的尽头看到了邓爷爷的雕像,迎风挺立。很想上去鞠一躬,打个响亮的军礼。 但是

15、我看到一些在他下面忙着拍照留念的人,识趣的走开了。这里不是美景,没有你要的风景。 大家期待,也是我一直好奇中的重中之重到了。“小平小道到底长什么样。 沿着路的尽头走到了后门,我看到它了,就躺在那里让人一览无遗。 据史料说,邓爷爷下放期间住在解放军某步校将军楼,每天,他们夫妇要步行六华里到工厂上班。工厂的干部、工人考虑到他的平安、方便,就在工厂的后墙开了一个小门,沿着田埂铺出一条通向他宿舍的小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平小道。 据说有一次,下雨路塌了,邓爷爷摔了一跤,那群可爱的工人就连夜抢修,为他铺平。 应该说,我对这小道是非常熟悉的。它就是我们农村典型的泥巴小路,小时候也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不过可惜的是除了摔过n次跤,一点道理没悟出来过。 踏上这条小道,我很小心翼翼很慢的走着,想好好感受这条路的不同。想知道,邓爷爷在踏上这条小道上是怎样一步步思索出让我们走上康庄大道的伟大设想.想了很久一无所获,只能看着这条延伸的路发愣。 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