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3)07-0146-01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没有兴趣的获得是不快乐的,是枯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了
2、学生自觉行动的意向,就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就使他们自觉的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行为实验,去主动地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决道德意志。这样也就充分地表达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主体性。二、创设良好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局部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发奋向上的最正确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
3、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开展得很好,反之,那么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
4、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學生抵抗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区分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三、重视情感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情是贯穿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之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往往感情充分,当然就常常会感情用事,所以,他们对道德观念的认识、理解、掌握和道德动机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受感悟的支配。道德情感成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所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育的激发,使之有终身难忘的情感体验,才会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和义无反顾的道德行为。四、发挥典范力量,鼓励良好行为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
5、人物为典范,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鼓励教育学生。作为典范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典范把道德观点和行为标准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煽动力,能鼓励学生仿效典范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清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运用典范鼓励法,要重视见之于行动,把典范的鼓励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运用此法的根本目的。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冲动地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冲动和决心便
6、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典范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珍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五、加强实践活动,稳固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知付诸行动呢?实践就是让学生在道德观念的指引下,用自己的行动去认识、验证、加深道德理念。在思想品德课中,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激情是思想品德课的催化剂,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落脚点。实践不只是在联系实际上指导行为,更重要是的把导行确确实实地落在学生的身上。有一句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体会或总结道德理念。实践也可放在课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加深道德理念。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方法是难以到达教育目的的,它们必须相互补充配合,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责任编辑 曾 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