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科学技术开展中的环境伦理观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而开展的,我们应对科学技术进行正确的环境价值定位,同时制定符合环境伦理的科学技术开展的对策,将科技开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开展的第一推动力。关键词科学技术;环境伦理;环境价值;生态原那么中图分类号B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22)11-0017-02环境问题总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在人类文明不断开展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对自然以及科学技术认识的偏差,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认识科技以及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开展效劳是个重要问题。一人类在科学技术开展不同时期的
2、认识1.古代: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统一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相当弱,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适应关系。随着劳开工具的不断改良,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也日渐增长,产生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萌芽,但整体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是和谐的。比方古希腊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知识。中国古代礼记中庸中也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说法。就是把学问和德性二者结合起来,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统一。也就是说,科学知识都是善的。2.近代:科技决定论近代,科学技术与道德逐步地相别离。伴随着人类中心论的形成和确立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类开始沉醉于科技的伟大,认为科学可以决定一切统
3、治一切解决一切问题,成为一种科技决定论。在近代,还流行一种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1749年发表了科学与艺术的著名论文,把历史上一切卑劣行为和道德败坏的根源都归结为科学和艺术的开展,认为科学产生之后加剧了道德沦丧。卢梭的思想代表了当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思潮。这种思潮在我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均有出现。技术悲观主义者仅仅认为技术会扭曲人心,使人见利忘义,对道德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而很少考虑科学和技术对经济社会开展过程本身的作用。13.现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20世纪50年代,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提出了“新工业革命是双刃剑的警告,后来人们用“双刃剑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诠释科技开展对社
4、会经济和自然界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利用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功能而表达其对社会经济开展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科技也会引发诸多的负面影响:逐渐导致和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的分裂状态,随之而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4.当代:科技万能论和科技有限论20世纪科技观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科技万能论。米切尔施加格文断言:“90年代将与80年代不同,将由过去的“选择商品,转到“选择设计。另一种观点是科技有限论。中山秀太郎提出,以为科学技术什么都能解决,这是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人类从事技术工作,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这是无法防止的,技术万能主义对人类平安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思想。2由此可见,只有在科技
5、应用中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对科技正确定位,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技,为人类效劳。二对科学技术的环境价值进行正确定位在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的人类社会史中,科学技术在解放人的劳动改善人类生活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和偏见,对科学技术价值缺少正确的伦理定位等因素,使科学技术对环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从科学技术的环境伦理角度来找出解决人类困境的答案。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科学技术的初衷有两个:一是把人从被自然奴役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二是把人类从物质生活的匮乏中解放出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开展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真正自由和人的全面充分开展。然而目前,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类
6、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让人类失去了自我走向了自我的异化。3那么,科学技术的价值定位究竟在哪里呢一般认为,科学技术有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教育价值医学价值军事价值道德价值等,其中环境价值是很重要的组成局部。当前,科技开展的一个重大偏差就是片面强调和追求人的物质方面的利益,仅以经济价值来衡量科技的价值,无视了科技的人文社会和环境价值,而环境价值被忽略往往导致社会和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所以,人类在科学技术活动的开始阶段,应对生态环境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且在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关注人类生存与开展对环境的影响和结果,有效预防科技对于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性开展造成负面影响。三科技开展对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应(一
7、)科技开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来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干预的。但是,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几百万年的绝大局部时间里,只是局部性地给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人类在自身开展的同时,对地球的破坏也进入到史无前例的时期。1.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性开发及过度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利用引起了森林草场面积大幅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从而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日趋减少。同时,由于人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其中的原因,既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和城市化等因素,也有现代科技的开展和应用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过程中,对传统动植物
8、品种等不采取妥善保护措施,使遗传资源遭到破坏;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的开展加剧传统物种的消失和变异等。 2.科技的不合理应用加重了环境污染目前,环境科学研究说明,大气污染,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高科技的开展,是科技开展的副产品。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只是在形式上防止了传统产业的污染,但常常带来新型的危害程度也更高的污染形式。这些新型污染称为“科技型污染,其主要表现是:合成化学物质污染高科技废弃污染物等。 3.科技工程活动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程活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工程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兴建大型工程导致的环境的变化。以阿斯旺大坝表
9、现最为突出。阿斯旺大坝在上世纪70年代竣工,成为埃及的骄傲。这座水坝结束了尼罗河年年泛滥的历史,生产了廉价的电力,还灌溉了农田。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它也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灾难。由此可见,现代科技开展和应用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作用,已经开展到了极为广泛并且严重的地步,已经到了我们必须反思反省并采取行动的时刻了。(二)科技开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科学技术的开展应用有着两面性。有些技术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有些技术却也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高新技术直接运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可以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开辟广阔的前景。例如,开展海洋和空间技术,给人类提供新的生存空间;运用高新技术,可以大大
10、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废物资源化污染物资源化,以防止或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四科技开展中应遵循的环境伦理原那么科技开展的负面作用,使我们必须思考防范科技对环境危害的根本伦理原那么人文关心和生态关心。科学技术的人文关心原那么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开展和应用,应当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性开展。科技开展的生态关心原那么是科学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应该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为标准。目前对生态平衡影响和干扰最大的已经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因素,科学技术扮演着突出的角色。生态原那么的提出,就是要为人类确立科技开展和应用的方向,为人类在科技开展过程中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标准。五制定符合环境
11、伦理的科学技术开展的对策1.制定全面系统的科技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关于科技研究和应用中的环境方面的法律,在立法时应该遵循如下四个原那么:权威性,即在科技法律面前,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一律平等;探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现实性,就是科技环境法律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从现实出发,必须着重考虑科技开展和应用的实际,尤其是我国科技开展与环境的实际;超前性,科技法律体系的建设能够应付科技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具体来说,就要加强预测,把握科技开展的趋势和动向。 2.建立可持续开展观,开展绿色科技为了重建人类的自然家园,在坚持走可持续开展之路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而要
12、实现二者的和谐,关键就在于创造一种全新的技术理念,即实现科学技术绿色化。所谓绿色科技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平衡开展,追求低消耗,注重对污染的控制,把可持续开展作为科技存在与开展的指导原那么。3.树立和培养科研人员的环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科研人员作为科学技术和环境伦理意识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环境后果,他们的环境价值观在开展绿色技术推进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科研人员要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环境正义,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局部利益,还要顾及到长期的整体利益,不仅要考虑到“代内利益,而且要考虑“代际利益。同时,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对社会对环
13、境高度负责的态度,否那么,科技的研发活动就有可能对人类生存或开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4.培养政府官员等决策者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决策者作为重大事件的决定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所决策的事情起到至关重大的作用。对于科技开展这些前沿问题,需要更多专业知识作为铺垫,一旦失误,后患无穷。所以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环境伦理意识,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5.提高群众的生态平安意识参与意识要提高人们的生态平安意识,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平安教育和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公民的根本义务。要充分发挥广阔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气氛。进一步完善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实行环保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公开环保管理规定,公示建设工程环保审查排污收费等情况。参考文献:1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85.2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邹本雨.科学技术中的环境伦理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责任编辑姚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