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学习体会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3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希望广东在改革开放上积极探索,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上勇立潮头,与港澳一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强化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深度参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当前东莞改革开展的重大课题,更事关东莞未来开展大局。作为生于东莞,长于东莞的基层干部,我深深地感到,东莞必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中有所作为,而且也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在新一轮大城市群开展和竞争中“突围超车。 发挥“人无我有的地理优势,与广深全面立体对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根底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到了重要位置,突出表现在珠江东西两岸的互联互通。道路壁垒打破以后,深圳的外溢资源绝大局部由东莞与惠州分享,转变为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共同分享。从客观层面看,东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存在局部被稀释的可能性。但是,从大格局上看,东莞的地理位置依然非常的特殊,中国只有5个一线城市,其中香港、广州、深圳包围着东莞,让东莞“左右逢源。随着虎门大桥、虎门二桥、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深茂铁路、深
3、中通道、深圳地铁延长线等一系列根底设施的建设和通车,东莞在高速公路、高铁、地铁等各个方面,与广深进行全面立体对接。这是XX省内任何一个普通地级市都不具备的地理优势。 发挥“人有我优的制造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城市的制造业都各有优势,特别是佛山,“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与“有家就有佛山制造可谓不分伯仲。伴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制造本钱上升等客观因素制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大市的决胜之钥。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中,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都有所提及;其中在制造业转型方面重点提到,支持东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4、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但在产业开展的定位方面,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珠海、佛山的装备制造业定位在“先进,而对“深圳、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定位在“世界级。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2023年全球智能 出货量数据,来自东莞华为、oppo和vivo位居世界六大品牌行列。2023年,东莞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排在上海、深圳、北京、苏州之后,排名全国第五。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700家,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排名全省第一。市场主体
5、突破115万户,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这是东莞制造业独有的优势,必须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充分利用好。 发挥“人优我特的创新优势,培育经济开展新动能。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从市场需求端开展应用型创新,市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这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但却缺乏根底科学方面的创新。相比国内先进城市,从高校数量和质量来看,东莞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但在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时代,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制高点所在。比方硅谷附近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芝加哥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都为产业的转型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早在2023年,东莞前瞻性启动建设
6、投资不菲的散裂中子源项目。如今,以这一大型科学装置为根底的面积45.7平方公里中子科学城正有序推进建设,集聚了散裂中子源、华为终端总部、中集智谷等,目前还在规划建设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重大平台。从2023年起,东莞全面启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的建设,筛选出260个总投资逾3600亿元的入库科技项目。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东莞与深圳从道路交通、科学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打造国内顶尖的“全链条创新集群,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国内独有的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是东莞推动高质量开展的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开展,不单单是因为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创新和奋斗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特色,融入东莞的血脉。展望未来,东莞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明确城市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解决新时代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问题,走出一条高质量开展之路。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