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两种错误倾向:高校社团已成为大学生课外学习、展示才艺、锻炼能力的主要活动平台,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局部。但在高校的社团管理中,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放任自流或过分干预。高校应正确对待、科学管理学生社团,重视社团在当代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关键词:社团;放任自流;过分干预;第二课堂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共同志趣爱好而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以开展思想交流、学术研究、文体娱乐、技能培养、创意创业等活动为目的,一般都有自己的机构设置和活动、管理章程。在青年学生思想越来越活泼的当代,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人
2、们关注。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上仍存在着以下认识误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科学引导和管理。一、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及后果分析由于高校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活动载体,其产生的自组织性、群众性,其活动开展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效劳等特征,使高校不可能像对待基层学生党支部、团支部那样直接管理。所以,不同高校对待学生社团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措施,但应杜绝两种错误倾向:(一)放任自流,自生自灭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社团不关心、不支持、不干预。这种错误倾向往往会造成学生社团的去留随意、水平的良莠不齐。首先,大学生不仅在校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更要培养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的
3、素质,提升协调、组织和管理的能力,而社团是他们开展活动、展现自我、锻炼和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平台。如果放任自流,不关心,不干预,不加指导,没有支持,那么学生社团只能处于自生自灭的低水平开展状态。不但各社团的规章制度不标准,人员职责不清,活动形式混乱,纪律散漫,而且开展活动时组织性差,效果不理想,无法锻炼、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成果不显著,更不要谈什么教育意义了。其次,任由学生自发组织社团,往往会造成娱乐型社团多、学习交流型社团少的现象。如某高校,舞蹈类社团就有民族舞蹈社、健美操社、交际舞社,随着社会流行,还不断成立街舞社、钢管舞社、鬼步舞社。武术类社团有双节棍、跆拳道、太极拳(剑)、防身术、散打
4、等类。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体育竞技类、才艺表演类社团。虽然这些社团五花八门,但明显良莠不齐,而且特色不鲜明。这些社团有的人数众多,有的寥寥几人;有的文明高雅,有的喧闹低俗。相较而言,没有学校的鼓励和支持,没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学生们是不可能独立创立学习型、学术型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研讨型社团的。而这些社团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在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形成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如果放任自流,不关心、不干预、不支持学生社团活动,那么高校就无法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和情感需求、思想倾向、兴趣爱好,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思想引导、素质培养和技能提升,“以人
5、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放任自流,不加以管理和干预,还容易引发各种平安问题,如轮滑社(轮鞋、滑板等)其活动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城市街道上,都容易造成冲撞,影响交通;再如某类所谓创业体验社,不但在宿舍里堆积商品,还在校园里、宿舍里推销售卖,这样既有消防隐患,又有财物平安问题,还严重影响校园秩序和环境,影响宿舍其他学生的生活。除此之外,一些社团无论是会费收取还是经费使用都不标准、不严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容易滋生乱象,如乱收费、经费被侵吞或被挥霍掉。(二)过分干预,“严格管束,严加控制这种做法会使学生社团丧失自主性、灵活性,容易使社团缺乏创新,缺乏活力。学生社团毕竟不同
6、于基层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社团成员不同于党团干部群体,所以,不能直接管理、指导、考核和监督。相对于党团组织,相对于党团干部群体,社团和社团成员大多不是基于信仰追求而组织在一起,对组织性、纪律性的要求也差得多。他们根本上是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而组合起来,他们的组织和活动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追求的是活动的趣味性、竞技性、创造性、娱乐性。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思维活泼,不安于现状,想法新奇,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创意和点子,在集体活动中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因此,过分地干预、管束和控制,就会抑制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抑制社团成员的创新精神,致使学生的才智不能发挥,学生
7、的想法不能得到重视,他们自我实现的主体意识会受到伤害。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几点建议第一,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科学合理地予以标准和引导。首先,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不能止于管理,更要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没有经费,即使社团很有创意,其开展的活动再有意义,其影响也可能不会太大。高校可以有选择地对那些专业特色强、创新创业前景好、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社团给予资金支持,打造品牌社团、明星社团。这样,既能形本钱高校特有的文化品位,又能促使其它社团相互竞争,不断革新进取。其次,让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中,既有利于正确引导社团的开展方向,又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稳固和实际应用。将教师的
8、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辅导,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增进师生情谊。让辅导员、班主任参与社团建设的全过程,既要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才智,锻炼学生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同时又要在思想上、素质能力训练上给予指导,并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效劳。第二,不进行社团评比,不搞社团活动月,不给社团以强制和压力。有些高校搞社团活动月,如多数社团集中在9月份招纳新成员,在11月份所有社团一齐开展活动,第二年5月份一起评比。这就造成很多社团开展活动是为了应对学校的社团评比或考查,一旦评比、考查结束,整个社团就休眠了,成员也就消散了。到第二年评比考查时,又重新复苏起来,招纳新生,开展活动。如此往复,既不能锻炼、提升学生能力,又
9、不能促进社团持续健康开展。应该让每个社团自由、自主地开展有益的、健康的、常规的活动:活动开展在平时,成员联系、交往在平时;以自己的节点(如法律社在普法月开展活动,效劳老一代协会在重阳节开展活动,绿之声环保社在植树节开展活动等)、以社团关注的热点问题随时开展活动。第三,社团建设应紧密关注时代的飞速开展。十年来,通讯技术飞速开展,现在,网络、 成为学生们每天必然接触和使用的工具。所以,高校和社团建设应密切关注时代的飞速开展对青年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关注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90后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思想独立,权利意识强,崇尚自由、平等,追求民主,思想活泼,不甘寂寞,敢于表达。但同时也比70后、
10、80后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集体活动中组织性、纪律性差,在团队活动中我行我素。这种个性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其中,信息多元化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深刻的。当代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网络、 等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新型媒体资源,但往往沉迷于网络,长时间地生活于虚拟世界,加大了人们之间的感情隔膜,致使局部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情况统计报告,截止2023年6月30日,我国网民已达5.91亿, 上网用户4.64亿。在当前的每所高校, 不仅早已是学生的日常必备,人手一部,而且随着无限网络、wifi、飞信、微信、易信的普及使用,校园里的 控、低头族、刷屏族更是随处可见。学生社团建设和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关注到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很快就会落后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就不能对青年学生产生吸引力,将无法有效开展活动,更谈不上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了。综上,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及时了解青年学生最需要的现实需求,了解科技飞速开展下,青年学生不断跟风的时髦观念,以便做出相应变革,不断革新社团建设和管理方式和手段,从而始终做到能够为青年学生成长和成才效劳。要效劳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开展,及时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着眼于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