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23.4.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牢固树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开展的战略方针1.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
2、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社会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精 神文化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有力推动了两个文明协调开展。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积
3、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学习宣传各类先进典型,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为全面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 2.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
4、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精神文明建设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雄厚物质根底;广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精 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为精神文明建设拓展了广阔开展空间,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局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课题。 当前,精神文明
5、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感,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甚至黄赌毒等不良现象、不良风气、不良习俗还在一定范围禁而不绝;一些地方环境脏乱差,不遵守根本公共秩序、不遵守根本文明行为准那么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公共文化效劳体系还不完善;工作中适应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的创新还不够,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力,存在薄弱环节,精神文明建设
6、和物质文明建设开展明显不协调,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协调的观点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 3.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开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7、,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4.重要原那么。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的灵魂工程和根本任
8、务。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开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牢固树立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发动人人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强化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贵在坚持、久久为功、务求实效。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 5.目标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深入人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9、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那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创造更好条件;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加活泼繁荣,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效劳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 6.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
10、本。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的根本任务,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开展实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决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7.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11、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坚决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要引导广阔干部群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讲话的鲜明主题和思想体系,把握贯穿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讲话表达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
12、断增强政治定力,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决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那么、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全体人民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开展近现代史、党史、国情、改革开放成就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8.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 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开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要健全和标准必要的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
14、纪念庆典活动,增强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决信念和精神依靠。 9.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老实守信、办事公正、效劳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
15、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岗位上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202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实施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开展工程,做好中华典籍整理、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
16、化活动,引导人们在辞旧迎新、慎终追远、缅怀先贤、阖家团圆、孝老敬老中弘扬文明新风。要继承我们党带着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形成的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1.加强诚信建设。诚信是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大力普及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治理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规那么意识、契约精神,培育现代诚信文化。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各个部门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健全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鼓励和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