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农业可持续开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开展规划(20232030年)和202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 建设农业可持续开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为做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开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 国不同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开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开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开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业开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快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 业可持续开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开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的
2、需要。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 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 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建设试验示范区,根 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更注重农业生产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开展,通 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 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2 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促进“三生共赢提供试验示范。 (二)是分类指导各区域农业开展,推进可持续农业技术创 新、集成与应用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类型多样,各地现代 农业建
3、设水平和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开展的路径也不同。建设试验示范区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农业区划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 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开展方案,建成科技成 果的试验应用推广基地,为各地全面推进可持续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多部门协作推进农业可持 续开展的需要。农业可持续开展涉及农业、科技、国土、环保、水 利、林业等多个领域,需要探索建立多领域多部门联合推进工作机 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循环农业开展机制、监督奖惩机制,需要综合 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形成鼓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制度。 建设试验示范区
4、可以搭建多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平台,为农业 可持续开展管理创新提供样板。 二、总体思路、原那么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 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3 态为重点,在不同类型自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业间协调开展方 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开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特 点的农业可持续开展模式,构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开展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开展提供试验示范。 (二)建设目标 到2
5、023年,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匹配,转变农业开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根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 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显 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到2030年,全国范围内供应保障有力、 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 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开展新格局根本确立。 (三)建设原那么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引领示范。立足不同区域实际,探索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实现路径、治理技术、开展模式,先开 展创立,再评估确定,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
6、进。统筹区域内生产开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统筹农业、科技、国土、环保、水利、林业 等领域,系统设计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方案,确保区域内生产、生 活、生态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兼顾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分清轻重缓急,科学设计实施步骤,优先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4 境的突出问题,逐步探索区域可持续开展模式。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多方参与。打破部门界限,努力创新相关部门联合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机构、农户以及其他 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试验示范内容 (一)主要内容 坚持节约资源和
7、保护环境的根本国策,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开展根底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资源环 境保护协调开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形 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可持 续、资源环境可持续、农村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内容,整合各项碎片化的单项措施,系统谋划、分工协作,综合施策、统筹推进。一是 农业产业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实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合理确定产业开展适度规模,开展循环农业,促进 产业开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二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
8、用地表水和自然降水,控制使用 地下水,开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施用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 源污染,实现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农产品加工副产 物等农业废弃物根本资源化利用。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草原和湿地生态保护,动植物、水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养护,5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有害生物防控等。三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开展休闲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 居乡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劳动力素 质。创新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储运利用、村容村貌管理等方面 的良性运行机制。 (二)产业重点 依据试验示范区内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开展根底,突出开展重
9、点,转变开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开展。 种植业突出保护资源、调整结构、绿色生产。一是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根本农田划定,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行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因地制宜开展旱作雨养农业、高效节水 农业,控制地下水开采,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强化农田水利、防护 林网等根底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平安和重要农产品 有效供应。二是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保障口粮生产,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立和模式攻关,稳定棉 花、食用植物油、糖料自给水平,鼓励开展木本粮油,推进园艺作物 标准化创立,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三 是实施化肥农
10、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改良施肥方式,推广高效新型 肥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规模推 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高效6 节药植保机械,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开展清洁生产,促进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畜牧业突出优化布局、治理粪污、规模养殖。一是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结构,开展节地、节水、 节粮畜牧业,保障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有效供应。二是转变区域 内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开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立种养结合和生 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粪污
11、、病死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开展。在有关区域 开展草牧业试验示范,建设一批草种和草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牧区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 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完 善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 渔业突出优化结构、保护水环境、养护资源。一是优化调整养殖结构。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形成水域、滩涂 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新格局。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 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 殖。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开展适销对路的名
12、特优、高附加值、低 消耗低排放品种。二是转变养殖开展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 场立体养殖和环保网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对养殖废水废7 物收集处理。推广应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标准科学使用渔药、饲 料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养殖水域污染,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三是养护水生 生物资源。完善休渔禁渔制度,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推进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救 护
13、中心建设,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产业融合开展。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 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茶)、林下经 济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延伸农业产业 链条,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展农业新型 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 (三)区域重点 依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开展规划(20232030年)的区域布 局,立足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 下,明确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重点。东北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地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区以
14、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 药减施、提升耕地质量为重点,稳定开展粮食和“菜篮子产品。 长江中下游区以开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治理农 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为重点,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区要科 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农8 村环境。华南区以化肥农药减施、红壤改良为重点,加强“南菜北 运基地建设,构建优质平安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生产体系。西北 及长城沿线区以水资源高效利用、草畜平衡为重点,突出生态屏 障、特色产区、稳农增收三大功能,大力开展旱作节水农业、草牧 业,加强地膜回收综合利用,特别是农牧交错带突出调整种植结 构,促进农牧结合,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西南区突出石漠化治 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在生 态保护中开展特色农业。青藏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