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内三合太极拳内三合 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何为“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太极拳内功的重要组成局部。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身法之重要局部。所谓合者,大局部情况下,手足、肘膝、肩胯上下对应,近乎垂直,然而主要在于动作的协调配合。所谓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也。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负阴抱阳主要说的是“合字。陈式太极拳要求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开而注其合,“合指的是太极拳的每一动作必须在合(阴)中寓开、开(阳)中寓合中运行。其气势开者其大无外,合者其小无内。拳势中只有合得住,才能蓄得足、开得开。陈式太极拳的
2、外三合尤能体现此意。要知“三合,须明“三节。陈式太极拳将人体按其特点分为三节。整体分之,头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局局部之,肩胯为根节,肘膝为中节;手足为梢节。根节的主要作用在于催,中节的作用主要在于随,梢节的主要作用在于领。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指的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一、肩与胯合 肩与胯合是太极拳术中根节与根节相合相系的一种代表,它讲究肩与胯合于一条直线上,并有正斜之分,正线是左肩与左胯合,右肩与右胯合,合时形成一条正直线,太极拳称它为“四正劲;斜线是左肩与右胯合,右肩与左胯合,合时构成一条斜线,太极拳称之为“四斜劲,(又名“四隅劲)。陈式太极拳动作以弧形和曲线做画圆圈为
3、表现根底,体内劲路以河图洛书中的奇数与偶数生成变化之数,按八卦的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个方位的爻位变化为依据,纵、横、斜、正互相综(卦)、错(卦)交织着,以中央五数为中心构成九畴,内含勾三、股四、弦五运动方式借于人体,劲路按照依次连三方和隔次连三方及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运动方式,促使内劲在体内串宫换位,形成了肩与胯合的表现。综卦为圆,错卦为方,肩与胯合中的双肩、双胯相吸相系与相互传递的方式符合太极易理中巽兑相综、震艮相综之爻卦变化,左肩与左胯合,右肩与右胯合,符合震兑相错之爻卦变化;左肩与右胯合,右肩与左胯合,符合巽震相错之爻卦变化。按易经中的术数变化角度来看,由于双肩或两胯的相系
4、相连及相照相合,双肩与双胯之正中间形成一条横向穿叉往复运动的传递劲路,构成易经术数中的“勾三借助于人身;在左(右)肩与左(右)胯相合时,肩井穴和气冲穴之间合出一条竖直不偏的劲路,构成易经术数中的“股四借助于人身;再有左(右)肩与右(左)胯相合时,由上到下,由左(右)到右(左)食出一条斜线的劲路,构成易经术数中的“弦五借助于人身。由此不难看出,(易经术数中所讲究的是综卦为四,错卦为方,肩胯相系结合的旋转,那么是综、错之卦借于人身的体现,形成了陈式太极拳运动中术数变化和画弧走圆的根本概念,也是太极拳中方圆相生的规律所在。二、肘与膝合 外三合中的肘与膝合,是太极拳中中节与中节相合的一种代表。在太极拳
5、运动中,以腰为主宰,要求肘关节与膝关节不但上下照应,还要求肘与膝相合相照、相随相连,以利于周身的环抱和协调。太极拳讲究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因此,在旋转过程中,肘与膝的旋转必须一致。一致的表现在于肘部曲池穴和膝部内虎眼的气机打旋同步进行,这是中节与中节相合的关键所在,学练者不可不知。三、手与脚合 陈式太极拳训练过程中,注重劲由内换、劲力协调连贯。节节蛹动,传递贯串,以腰为主要动力,形成根节催(肩胯)、梢节领(手足)、中节随(肘膝)的运动法那么,引导内劲出入有序,连绵不断。详而推之,陈式太极拳运动的出劲要领是: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领劲;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领劲。这就是陈式
6、太极拳梢节领劲的原理。所谓领劲,指的是劲领起即可。犹如骑自行车和两轮摩托车的手把那样,双手在放松协调状态下把握方向,就是动力(催劲)自后向前,待动力催到前方(梢节)时,自然会出现一种领劲,使其劲随着意念设定的方向而运行。领劲须自然,不可刻意追求,否那么,劲领得太过那么会导致关节和肌肉紧张发硬,容易产生横气、关节转动不灵活、气血不能顺达,影响了节节贯串的质量。如果劲领得不及,那么会导致动作松懈无力,把握不准方向,毫无生机可言,起不到领劲的效果。总之手足领劲力度要适中,方向才能准确无误,到达劲贯梢节的要求。外三合中的手与足合,是陈式太极拳运动中梢节相合的一种代表,尤其定势时更要求如此。在陈式太极拳
7、运动中,以腰劲的旋转为公转,促使手足在协调的前提下做自转动作,其中手与脚不但旋转一致,而且要求在自转中有相照相合、相吸相系、相随相连、合拍与扭摽等动作。手与足相照,是指手足方向、角度一致并上下相照;手足相合,是指手足运动是在相照的前提下有相合之意;手足相连相随,是指手足运动在相合的前提下旋转一致;手足合拍,是指手脚合击的动作(如拳势中的“擦脚“翻身二起“旋风脚等);手足扭搡是指拳势中手脚左右别离时,合劲依然不丢,形成蓄劲状态,即内劲欲合先开的动作(如拳势中的“双摆莲“十字摆莲“当头炮等)。综上所论,陈式太极拳所讲究的外三合是练习周身的整体合劲,也是锻炼周身相随的途径。为此,在太极拳的旋转运动中
8、不仅仅要体现外三合,而且,还要注意双肩相合、双胯相合、双肘相合、双膝相合、双手相合、双足相合等。合,周身上下左右前后无处不合。只有合住劲才可能互相传递、相吸相系,才能放得开。由此可见,太极拳术中的“合是绝对的合,“开那么是相对的开。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开而注其合的原理,也是开中寓合和合中寓开的运动规律所在。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个并不神秘,普遍存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你拿个东西,做个动作,都是意念下的支配运动,体育运动更是意到力到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平日的举动都是心不在焉,很随意,而内家拳那么是通过内三合对心、意、气、力协调配合的强调。举几个例
9、子:你提一重物,刚开始你低估了它的重量,随意一提没提起来,你可能会想:“小样,没想到这么沉!?,然后屏息凝视,集中精神,一用力,提起来了。再比方,你推一扇门,随手一推,反倒后退几步,恼羞成怒,遂后退蹬,两手用暗劲缓缓用力,大喊一声“开!一个虎扑动作,门应声而开,如果是推人,后果可想而知。为什么?因为第二次你的意念得到了增强,集中精神更能使全身协调一致,爆发力量。原来只是你只是身体局部部位用力比方手臂,力量肯定小,但第二次那么是全身用力腿、腰、肩膀、手臂,完全符合“力从足起,主宰于腰,发至手,或者“肩催肘,肘催手等等等等,这就是内三合,就是内家拳的理论。内家拳的理论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
10、不过上升到了很高的理论层次,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弄得我们晕头转向。说白了,内家拳就是一种在精神高度集中不是紧张状态下的意念支配运动,真气没有物质存在形态,它只是人们在精神高度集中并且放松状态下的身体感觉,如热、胀、麻、蚁爬、针刺等,都是体内血液加速循环的产物。有人说,是人都有三分“气。我甚至认为,一个健康普通人身体里的“气和内功大师一样多,只不过大师通过训练可以聚集并运用体内的真气,而普通人那么真气分散全身,不会聚集加以运用。但也不一定,为什么打架“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为什么几个人按不住一个疯子?为什么你愤怒的时候全身充血,感觉力大无穷?因为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精神,意念增强。这与我们古代射箭入石是一个道理,是瞬间爆发的力量,再来一次估计就做不到了。为什么第一次能做到?还是意念增强。所以,内家拳处处讲:用意不用力。因为它锻炼的核心就是意,而不是肌肉。欢送不同见解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