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劳务输出推进会讲话 一、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抗旱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回忆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例占绝大多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城市建设、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和人力保证。改革开放后,虽然历经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而出现了工人大量下岗,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浪潮依然没有停止过。2023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人数达1.45亿,对东部沿海、中部兴旺地区的开展奉献卓著。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是肯定的,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
2、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转移农村劳动力,将其摆在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退伍军人安置同等重要的位置来部署。 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村收入的一半来源于务工收入,我国新增劳动力转移需求潜力达1.3亿。这组数据说明,由少局部农民外出务工创造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劳务输出是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工输出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重视程度、输出工作、输出规模、输出效益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农民务工收入还不到人均纯收入的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仍然很大。当前全国上下为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积
3、极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但国家在以上四个方面特别是保增长、拉投资上,重点仍然放在东部沿海兴旺地区及省会以上大城市,大量的投资项目向这些地区集中,为我市加大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带来了机遇。就我市而言,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一、三产比重大、二产比重小的较低水平。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开展,要求我们调优一产、调快二产、调强三产,逐步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调优一产,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开展,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调快二产,就是要做大做强工业;调强三产,就是要加快现代效劳业开展。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与国家城市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是互相吻合的。随着我市农业机械
4、的普及、农业根底设施的改善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必将把一局部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加大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全市加快二、三产业开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撑,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岗位。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转变开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只有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和效劳业开展结合起来统筹部署,才能最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去年秋季以来,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受灾程度之深为历史上所罕见。截至3月4日,旱灾已造成全
5、市360.95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96%,其中绝收超过122.8万亩;全市已有46.22万人、19.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而造成阶段性饮水严重困难;全市木本油料作物受灾面积136.1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7%,已枯死43万亩;98座水电站发电量缺乏,供电紧张。严重旱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特大旱情的发生,使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加快重点产业开展,强化农民增收根底,推进实施农民收入翻番方案任务和“完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农民收入可能出现持续三十年来上升的逆转,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大局,抗旱保增收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当前
6、,我国在经历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寒潮后,经济开始普遍回暖、经济上升向好,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外部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活、用工大量增加。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这给我们带来了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机。因此,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农业损失劳务补,既是大灾之年、非常之年全市抗大旱保民生的现实之举,又是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的长远之策。虽然我市受到人口、产业等因素制约,大规模扩大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的能力有限,但仍有潜力可挖,完成省里下达新增5万人的劳务输出任务完全具备条件,必须坚决完成。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
7、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今年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促农保增收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6万人以上,其中:劳动保障部门要完成培训3万人以上,农业部门要完成培训1万人以上,扶贫部门要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人数达45万人次以上,其中:新增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1.5万人以上。通过劳务输出全年实现务工收入达25亿元,较去年增长5.25亿元。按全市220万农村人口计,人均较去年增加收入230元,全年农民人均劳务
8、收入达1147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 二、多措并举,搭建平台,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与东南沿海一带的局部用工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此根底上,积极搭建新的平台,加强对接效劳,拓宽输出渠道,不断扩大省外劳务输出规模。一要加大外出务工工作力度。要把组织外出务工作为今年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大工作力度。要依托各级政府、部门、输出中介机构和外出打工成功者,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效劳站点,开展信息传递、劳务对接、跟踪问效和权益保护等效劳。要积极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有关部门、
9、劳务中介组织和大的用工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主动邀请当地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到我市召开专场招聘会,建立稳定的输出渠道。特别要注重发挥培训基地联结用工需求与劳务供应的优势,大力开展订单劳务输出,提高劳务开发的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民间的自发组织、自主管理输出,不断壮大劳务输出规模。要发挥好我市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探索向国外进行劳务输出的路子。当前,要以县区为单位,组织假设干劳务输出小分队,由县区领导带队,深入到沿海地区和用工紧张的地方,联系用工需求,有序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要广泛深入宣传,扎实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真正把宣传发动工作
10、做到户、做到人,组织发动更多的农民劳动力走出去务工创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11个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的优势,帮助农民输出就业。二要强化供需信息互通。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所的职能作用,其工作人员要深入村、组、农户,扎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辖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职业技能、就业意愿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统一台账管理,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努力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据实。各级就业效劳机构要千方百计加大信息收集整理力度,及时掌握省外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劳务需求、市场供求状况,及时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实行有针对性的用工效
11、劳,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各级劳动保障、农业和扶贫部门要强化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县、乡、村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转移动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体系,提高为农民工和用工单位的信息效劳能力。三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积极开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效劳业,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工程,认真落实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吸引和鼓励具有资金、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四要切实提高公共就业效劳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借鉴先进地区经
12、验,建立完善各级劳务市场,积极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劳务协会和劳务经纪人,标准中介行为,充分发挥其在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市、县区劳动力市场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效劳,搞好窗口建设,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效劳,特别是要畅通劳务信息采集和发布渠道,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力供需洽谈和用工信息交流活动。今年3至5月,市、县区劳动力市场每月务必组织一场劳务交流大会,帮助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与此同时,要依法清理非法职介机构,从严处理各种欺诈行为,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进行。 三、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切实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比例、就业效益和就业周期 农村劳动力能否真正
13、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是关键。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和根底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切实提高转移就业成功率。一要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资金。按照动态管理的原那么,调整充实定点培训机构,整合劳动保障、农业、扶贫、教育和播送电视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市、县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职教中心、农村中小学及社会办其他培训机构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开展培训,让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和带动作用强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这方面,学院、医专、职业技术学校要继续积极探索。今年,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强化资金
14、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并在专项资金中至少拿出150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要结合“阳光工程向上争取培训资金400万元,扶贫部门要结合“雨露方案向上争取培训资金700万元。二要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各级劳动保障、农业、扶贫部门要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那么,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根本技能的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那么,分口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当前,要重点抓好家政效劳、餐饮、美容美发、保健护理、保安、建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与修理等专业的技能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就业指导、就业效劳相结
15、合,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够转移就业,实现培训与输出就业的良性互动。要选择一些优势行业,集中优质培训资源,选拔重点培训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重点培训,逐步打造劳务品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后的技能鉴定力度,严格鉴定标准,加强鉴定管理,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权威性、含金量。要在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多管齐下,更加注重思想观念培养,开阔他们的胸怀,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效劳意识;更加注重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使更多具备较高素质的打工者成长为经营者;更加注重生活、社交、礼仪等常识教授,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加注重引导他们把家乡观念和组织观念结合起来,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互助
16、意识、关爱意识,更好的化解克服群体中产生的矛盾和困难。通过高效开展培训工作,要让的劳务输出人员“有力气、有主意、有情趣、有纪律。三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坚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培训内容和培训科目要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特长、文化程度、就业意愿。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培训机构,让农民自愿选择培训单位和专业。要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工读交替等针对性强、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形式,鼓励和支持校企、校乡、校校联合,把培训向两头延伸,一是把培训重心下沉,在乡镇和大的中心村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切实降低农民参训本钱,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培训;二是把培训阵地向城市延伸,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促进进城务工农民技工化、高技能化。四要标准培训机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但凡市内的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要对培训专业、培训能力和培训资源等建立台帐,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级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履行管理职责,引导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工种专业、培训时间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