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及建设.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65638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及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浅谈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及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浅谈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及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浅谈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及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网络文化的开展与及建设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其在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 思想特征:在透视一种文化的思想特征时,依信息的发生与处理为序,可将网络文化分为认知、情感、伦理、信仰四个层面,分别表示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升华、信息固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流动链。网络文化作为新型文化,在认知、情感、伦理、信仰四个方面都别具特色。 在认知层面,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文字、图片、视频所构成的知识几乎是无穷的,网络文化在知识层面上的海量性,使知识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网络社会,只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拥有一台连

2、入互联网的,人人都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获取者。 在情感层面,人们的情感在网络时代获得了极大解放。一是情感表达空间大为扩张,大量的论坛、博客、聊天室等为人们表达情感提供了最大可能;二是情感交流对象成倍增加,无论怀着积极还是消极情绪,在网络上总能找到知音,甚至还因为共同的情感构成群落;三是情感在人际关系中的分量大为加重,一言不合,即可别离,能否在情感上共鸣成为决定人们关系厚薄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趋简单化。在伦理层面,网络对传统伦理带来多方面冲击,但与网络特性相适应的网络伦理尚未完全形成,这是当前网络上伦理秩序较为混乱的重要原因。要形成相对固定、得到各方认同的网络伦理,还有很长的路要

3、走。从目前网络上各种伦理碰撞、融合、衍生的趋势看,未来成型的网络伦理可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开放性。网络伦理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将新的伦理因素吸纳其中,在动态中彰显活力。二是开明性。网络伦理不仅包含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因素,还包括各种适于人们保持心态平衡、以谦退为主要特征的一般性伦理,后者在网络上生发的可能更大。三是去形式性。传统伦理是以一定的符号载体如各种称谓、行为载体如祭拜等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而网络伦理那么可能不拘形式,只存在于人们内心,在人们上网的种种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并为人们所感知。在信仰层面,网络社区里的信仰众多,折射出现实社会信仰的芜杂。网络技术使匿名表达、超时空交流更为方便,

4、将现实社会中人们深藏于心底而一般很少显之于外的信仰充分展现出来,使网络社区的信仰十分复杂。网络文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而兴起的新兴事物。它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成果。互联网是这种文化表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包括新闻、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论坛等,还包括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网络视频、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的教育、培训、网络出版等等。我们有很多信息在网上传播,这些都是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被称之为继播送、电视、报刊之外的第四媒体,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巨大、双向互动等传统媒体无法

5、比较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的开展异军突起,大有超越其他媒体形式的趋势。开放的、由众多系统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与蓬勃开展,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而且催生了新经济,引领了新文化,触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重塑着经济、文化和生活形态。通信的便利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好处。由于有了网络,个人和组织能够简单、经济而又及时地交换和获取大量信息。网络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商业经营、对外贸易、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运作模式,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文化。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物距极大地缩小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联系。利用电子邮件,人们可以

6、瞬间将自己的信函投入他人的信箱,通过可视 人们能够远程“面对面实时互动地交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网络,那么我们的信息来源范围就会大大缩小,对世界各地的重要信息可能都不能够及时获取。假设某个人是一个网络盲,不会使用网络,就跟过去不会看书、读报一样,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如果我们不能用最快捷简便的方法来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就会对个人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对一个国家和社会也是这样。但网络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人们在感受到网络文化巨大魅力和影响的同时,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向我们袭来。以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为

7、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的迅速开展,使人们在享受便捷的信息效劳和丰富的娱乐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消极作用。比方,一些青少年沉湎网络游戏,无所事事,萎靡不振;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网络色情暴力等泛滥;博客随意披露他人隐私;网络“恶搞挑战道德底线;网络音乐和视频侵犯知识产权;少数人借助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危害社会稳定;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洗钱等网络犯罪成为社会公害;网婚、网恋严重影响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病毒和黑客威胁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一切都使人们在尚未仔细品味到网络的“甘甜之前,已经开始领略它的“苦涩。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加之

8、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使网络文化成份良莠不齐。在“信息自由的幌子下,一些污秽信息、虚假信息、过时和错误信息等借助互联网而广为流传。加之网络传播速度极快,涉及面很广,不良文化极易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在文化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群中引起文化震荡。消极的网络文化对现实化封闭,唤起人们文化参与的同时,客观上也容易导致文化内容的变异更迭,加剧了网络文化的无序化倾向,从而挑起、扩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网络文化开展中产生的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是青少年。据2023年1月公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4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0.7%,其中30岁

9、以下的占72.1%、24岁以下的占52.4%。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他们约束自身言行的能力和抵御各种社会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对象。其次,网络文化的传播具有匿名、实时、互动的特征。过去人们大都是媒体的“受众,被动地接受舆论和信息,很难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而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网页、博客、BBS等随时向社会发布信息,而且他人不知道其真实的姓名、性别、年龄、形象、信用程度。在这种“无标识状态下,很容易产生“违规言行。再次,少数组织和个人利用网络的无国界、信息流动速度快、分布广、影响面大、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特点,蓄意制造谣言和矛盾,挑起事端,破坏社会稳定,获取非法利

10、益,或者企图到达居心叵测的目的。总之,各种在现实生活中引起道德缺失、违法犯罪的问题,基于网络的特点,在互联网上都更容易滋生。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面对网络文化的复杂开展状况,政府应该如何去管理和引导这一新生事物,使之健康开展,如何才能做到标准与繁荣并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开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效劳的新平台、人们健

11、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开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信息社会条件下政府不能再仅仅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管控信息,规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应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手段和技术监督等方式进行间接规制。政府在鼓励和开展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营造网络文化开展的良好环境,注重引导教育,制定好规划和良好的政策法规,鼓励良性竞争。政府要防止在网络文化管理方面的越位、错位、缺位状况的出

12、现。鉴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减少政府直接强制命令,实行柔性管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管理理念。为互联网的开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保证互联网有足够的开展空间是驾驭这种新媒介的最好方法。在把握网络运行规律的根底上,采用非强制方式,依据社会主流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气氛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把党和政府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不是对传统管理手段的抛弃,而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保证其健康开展。由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高速流动的特点,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身份验证机制,使得一方面网络犯罪相对来说更为容易,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网上诈骗、色情网站和网上

13、出版物的侵权问题,以及恐怖主义、邪教组织等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等,另一方面使得控制网络犯罪有相当大的困难。网络与信息安全已从一个经济文化问题上升为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开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没有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性,就没有网络文化的健康开展,上述问题必须依法管理和解决,加强立法已成为我国网络文化开展的当务之急。二是运用行政的手段对互联网进行管理。政府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及特别的监管部门对网络进行行政规制。国家承当着社会稳定与开展的责任,有义务标准和管理网络文化,以调整网络空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保证其健康协调开展。无论是网络根底设施的建设规划

14、还是内容提供都不可防止的要求政府的行政参与和支持。政府对网络空间的行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互联网效劳供给商的有效行政规制上。互联网效劳供给商、内容提供商连接着有形的和虚拟的世界,他们了解客户端位于什么地方,并向客户收费。政府应要求供给商提供各种真实资料备案,监督其合法经营,网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可以在互联网效劳供给商这个环节和层面上得到解决。三是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培养和提高网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抗意识和能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具有根底性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

15、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当前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包括群众媒介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强对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由于现阶段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尚存在许多空白,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从而有利于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建立和稳固。四是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水平;技术的开展在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开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适用于网络文化开展的技术在带来威胁的同时,技术的不断开展也使消除这种威胁成为可能

16、。譬如,由于互联网的分散管理结构体系,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单独在网络上随意地发布信息,结果可能各类不良信息充满了整个网络,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难以发现和利用。但是网格的出现使这些被人们所诟病的“信息孤岛、“信息垃圾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在其开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容无视的负面作用主要是由网络文化内容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有来自网络外部的, 也有来自网络内部的;有管理因素,也有技术因素。但它们已经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乃至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以战略的高度来关注网络文化开展,正面回应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挑战 首先,构筑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宣传阵地。互联网是网络文化传播的载体。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途径,掌握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便拥有了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当前西方兴旺国家正利用这种影响力,推行“准那么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