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规章制度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规章制度X镇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运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等“五个明确;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三个模式,确保我镇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运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人管.对农村所有公共根底设施,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凡出现自然灾害,有人及时排危抢修;凡出现人为破坏,有人代表集体进行制止和索赔;凡出现使用故障,有人及时维修养护;凡出现资产闲置,有人引导正确使用,着力解决“有人用、无人管问题。有机制管.夯实镇、村、
2、农户的管护责任,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好的方法措施,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对每一类公共根底设施都要明确建设、移交、管理、验收、监督等制度,对具体管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一定的管护报酬,切实解决农村公共根底设施“有心管、无力管的问题。有钱管.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以群众自筹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资金,逐步实现人员管理有报酬、损坏维修有资金、灾后恢复有保障,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一、明确管理范围 将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各类农村公共根底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10项具体内容。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2、小
3、型水利设施,包括村级供水站、饮水及灌溉管网设施等;3、幸福院;4、村卫生室;5、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健身房等设施设备;6、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根底设施,包括村支部、村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7、路灯;8、公厕;9、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拉运车辆等;10、其他公共根底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护坡挡墙等资产。二、明确管护权属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标准、群众认可的原那么,将村内各项产权明晰的公共根底设施产权移交到村,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护责任
4、体系。明确管护清单,切实做到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三、明确管护标准 结合行业规定和管护实践,制定明确管护标准。道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干净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肩无缺口,平安设施齐备,路容路貌良好。公厕管护标准:标识清楚,设施完备,清理及时,卫生清洁。幸福院管护标准:设施维修及时,卫生干净整洁。村卫生室管护标准:环境卫生整洁,设施维护及时,垃圾分类处理。四、明确资金来源 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五个一点的方法,即“向中省市县争取一点、行业部门补助一点、镇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体经济支付一点、投工投劳折算一点的方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
5、、各记其功的原那么,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维修管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正常运行。五.明确管护责任 镇上成立X镇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X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农业办,负责全镇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各村成立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担任站长,负责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考核。专业管护+市场管护+自主管护 专业管护。全面推行“五岗十二员管理制度。“五岗:即农村道路管理岗、水利设施管理岗、村卫生室管理岗、公共效劳场所管理岗、环卫设施管理岗,岗位负责人从“十二员中产生。“五岗负责组织管理“十二员,以志愿者效劳
6、、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支付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十二员:即道路管理员、水利设施管理员、幸福院管理员、村卫生室管理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员、路灯管理员、村扶贫工厂管理员、扶贫产业园管理员、公厕管理员、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员、其他设施管理员,根据任务量大小据实确定每一类管理员的数量;市场管护。对垃圾清运等村级无力承担的管理任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定期处理等方式予以解决。自主管护。一方面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道路等根底设施进行定期义务管护;一方面鼓励引导群众对自家院落、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清扫保洁,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农村公共根底设施“353管理机制,农村公共根底设施产权全部移交给村两委会,归全体村民所有,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实现“村有、村用、村管。建立镇、村、组三级责任明确的统一管理机制,真正推动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全面步入标准化、制度化轨道。言之有物,一点也不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