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66505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开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2023)、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制定本行动方案。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

2、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治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具体指标。到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23年下降2023%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

3、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XX省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23年,除必要保存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根本淘汰每小时2023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那么上不再新建每小时2023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4、。 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 1 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安装脱硝设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外表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

5、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23年底前根本完成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 (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 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XX县区

6、餐饮效劳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三)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根据城市开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本钱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力争在202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在202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23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

7、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2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23年,淘汰2023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根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23年,根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环保、工业和信息化、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强新生产车辆环 2 保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环保不达标车辆的违法行为;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

8、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研究缩短公交车、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不断提上下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节能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自2023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置。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到达60%以上。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

9、转型升级 (四)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工程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开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平安、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局部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2223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修正)的要求,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

10、21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23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22万重量箱。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工程,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工程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2023年、2023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六)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平安执法处分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

11、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开展。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开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工程。 3 (七)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工程。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工程,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工程,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八)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支持

12、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大型大气光化学模拟仓、大型气溶胶模拟仓等科技根底设施建设。 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23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23年下降30%以上。推进非有机溶剂型涂料和农药等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

13、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积极开发缓释肥料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 (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开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开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水泥、钢铁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大力开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开展。到2023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3年降低20%左右,在50%以上的各类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各类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以及钢铁的循环再生比重到达40%左右。 (十一)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把大

14、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大幅增加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效劳产业产值,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产业。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十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 4 理。到2023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

15、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工程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工程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工程;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到达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那么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十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到2023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开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工程,限制开展天然气化工工程;有序开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那么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工程。 制定煤制天然气开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 积极有序开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平安高效开展核电。到2023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到达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 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23年,根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