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假设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标准收入分配秩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破除了传统方案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根底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不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本确立,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
2、配调节框架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开展,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家庭财产稳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与根本国情、开展阶段总体相适应的。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再分配调节功能,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彻底取消农业税,大幅增加涉农补贴,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根本养老金水平持续提高,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
3、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同时,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开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标准,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局部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我国根本国情、开展阶段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阶段性特征,也与收入分配及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直接相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深化收入分
4、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分配不公问题,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标准收入分配秩序,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劳动与资本、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市场等重大关系,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向纵深开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开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根底和制度根底,是表达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开展中国家,区域之间开展条件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在深入开展。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
5、的问题是开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开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城乡居民在收入普遍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过程中的新要求新期待。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我国根本国情和开展阶段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立足根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开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6、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标准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开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开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主要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3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2322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
7、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 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标准,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 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
8、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 3.促进就业时机公平。大力支持效劳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开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税费减免和公益性岗位、岗位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借鉴推广公务员招考的方法,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4.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9、,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职工带薪最短培训时间。新增财政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向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认证体系,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标准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经济开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到2023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到达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研究发布局部行业最低工资
10、标准。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到2023年,集体合同签订率到达80%,逐步解决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过低的问题。落实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研究出台劳务派遣规定等配套规章,严格标准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依法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 6.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局部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企业高管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综合考虑当期业绩和持续开展,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
11、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局部配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对非国有金融企业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和股东大会在抑制畸高薪酬方面的作用。 7.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完善科学合理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整优化工资结构,降低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根本工资占比;提高艰苦遥远地区津贴标准,抓紧研究地区附加津贴实施方案。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表达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分配制度。 8.
12、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以实际奉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工程工资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分配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鼓励等多种分配方法,保障技术成果在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允许和鼓励品牌、创意等参与收入分配。 9.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保护存款人权益。严格标准银行收费行为。丰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基
13、金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方案。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 2023.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局部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11.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水等公共资源出让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防止通过不正当手段无偿或低价占有和使用公共资源。建立健
14、全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效劳支出。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根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制度。 12.集中
15、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力支持。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本钱。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13.加大促进教育公平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遥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严格标准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
16、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补助。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当地中考、高考问题。 14.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分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范围,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取消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 15.改革完善房地产税等。完善房产保有、交易等环节税收制度,逐步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细化住房交易差异化税收政策,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