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内容。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开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市化 一、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 上个世纪年代,为了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我国实行了严格的城乡二元化政策,大量的人口滞留在生产力极低的传统农村社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收益成了农民最根本最直接和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随着我国城
2、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征地搞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城市扩展进入了高潮,大量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年以来,我国的“圈地运动造成数千万农民失地、失业平均每年流失的耕地数量为万亩以上,人为征地、占地数量为万亩,按人均亩耕地计算,从年到年的年间失地农民的数量至少达万人次。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说明,年到年,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亩,其中以上是征地。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万农民因征地失去或减少了土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年到年的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万亩,失地或局部失地的农民将超过万,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根底。在
3、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保障农民就业、生活、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之前,土地必将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和农民“家庭最根本的经济根底。因此,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根本的生活保障,进而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而且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格局农民被排除在国家的一般社会保障之外,在城市实行的是“高补贴高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即拥有城
4、市户口就可以享有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和粮食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和社会补贴;而在农村实行的是“以群众互助和国家救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福利均分(农村按人口均分土地)的原那么下,把土地分给农民,并以此作为保障农民根本生活需要的手段,通过土地政策努力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土地的福利绩效足以抵消其效率的损失,从而为家庭经济的开展及其保障功能的发挥奠定了根底,为农民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提供了制度安排。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的农民变成失地农民。失地后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生产的土地,也丧失了他们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
5、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征地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单一。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到倍,如果支付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使需要安置农民报纸原有生活水平的,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综合不得超过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倍。按照该标准,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虽然各地区不同,一般以现金作为补偿的应该都在每亩万万元之间。XX省的一项调查说明,如果征地本钱价(征地价加上地方各级政府收取的各类费用)为,被征地收益的分配大致为:农民到,村级组织占到,企业占到,各级地方政府占到;而从本钱价到出让价之间所生成的土地资本巨
6、额的增值收益,大局部被中间商或地方政府所获取。目前我国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大局部以货币补偿为主。以XX市年安置征地农民为例,货币安置比例高达。货币补偿只能解决失地农民的近忧,难以化解远虑。 现有土地制度的缺陷和土地征用程序的不标准。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了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是属于农村集体,而“农村集体所有的涵义包括个方面:村农民集体所有(年民法通那么,第条);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年民法通那么,第条);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所有(年土地管理法,第条)。在实践中,“农村集体或“农民集体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没有法律人格意义的集合群体,是一个虚置的权利主体。因此,在实践中政府拥有分
7、配土地的绝对权利,土地归集体所有是虚的,集体最多不过是土地的经营者、管理者。正因为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的特点及征地程序的不标准,为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三、解决失地农 民问题的路径分析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民了,只是由于户籍和身份的原因才仍被当作“农民。当他们完全失去土地时,就已经和城市居民没有本质的区别了,他们一样得承受市场经济下存在的巨大风险。因此,必须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应该包括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再教育培训和再就业的时机、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8、。按理说,失地农民应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但是要建立一个与城市居民相似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目前只要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较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会保障相衔接的可操作的方案。 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最根本权利,因此必须重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往往被国家以各种名义剥夺,如年国务院公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其适用范围仅仅限于城市居民,而将广阔的农民排除在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之外。失地农民是不同于“农民(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又有别于城市居民的边缘性群体。他们已经不再享有
9、土地保障,也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因此,在农民失去其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土地之后,就应该将其转为城市居民,纳入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建立失地农民失地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对失去土地后养老问题的担忧,同时可以减少因养老问题而产生的城市化阻力。老年人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或时机丧失,不再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收入明显减少,而表现为支出大于收入。我国广阔农村地区目前实际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是一种以约定俗成的规那么,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面临着失业,这又冲击着传统
10、的家庭养老模式。因此,失地农民养老制度的建立,将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失地农民自身的“可持续生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农村,生产力普遍较低,经济水平整体上较差。农民面临着养老、疾病和贫困的巨大风险。医学科技的进步,在提高医疗效劳水平,保障居民健康的同时,医疗费用也大幅度攀升,致使农村医疗风险凸显,因病致贫已成为人们重返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疗风险还对生活质量造成冲击。因此,医疗保障也应该成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个根本面。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基金的来源应以失地农民自愿缴纳为主,村集体、政府、征地主体三者也应该出一局部。 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失地农民与进城农民工、城镇下岗工人
11、、城镇贫民一样同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地位低下,经济能力有限,在征地过程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没有足够了能力支付因寻求行政救济所需要的本钱(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那么在他们身上也无法表达,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要为失地农民提供多种方式的法律援助,为其能够平等地享有行政救济的权利建立通畅的渠道。使农民对土地权利的行使切实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结束语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建立和谐社会,缓解征地矛盾,长远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等问题,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即可以使他们获得根本的生存权与开展权,又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