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67826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消灭。这段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正确认识转型期腐败现象,深入分析其特点和成因,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推进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腐败概念与转型期腐败问题的泛化 弄清腐败的概念,是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底。特别是在转型期,腐败问题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成为社会舆论

2、的热点,正确认识腐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界定腐败的内涵。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腐败进行了多种定义。不管从什么角度定义,腐败的实质都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腐败的内涵就是以权谋私。因此,我们衡量一个行为是不是腐败行为,根本的标准就是要看这个行为是不是将公共权力用于并实现私人目的和小集团利益。 客观分析腐败的性质。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的特性:一是历史延续性。腐败是权力的衍生物,伴随着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可以说腐败与反腐败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二是世界普遍性。当今世界,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都存在腐败问题。三是成因复杂性。腐败现象具有

3、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制度本身的弊端和缺陷,有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人性趋利的本能因素,有传统习俗中的不良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等等。 警惕和防止腐败概念的泛化。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许多同志在研究和讨论腐败问题时未能准确把握腐败的内涵,随意扩大其外延,从而导致在腐败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出现了腐败概念被泛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把市场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或不标准的行为归结为腐败。二是把领导干部与亲朋好友的正常交往视作腐败。三是把正常的社会现象视作腐败。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工人下岗,本是改革中难以防止的现象,但有些人将其与腐败挂钩,使一些群众对改革产生抵触。

4、四是把社会问题视为腐败。如吸毒、嫖娼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是当今世界的社会通病,也被一些人归结为腐败现象。五是将个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归结为腐败。 腐败概念的泛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标签效应和放大效应,从而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达为四个“不利:一是不利于正确评估反腐败的成效。这种倾向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其结果必然从根本上动摇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动摇四项根本原那么,动摇我们党的执政根底。二是不利于还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宣传,为敌对势力提供宣扬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口实。三是不利于遏制潜在的腐败动机。一些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人认为既然腐败如此普遍,自己搞点腐

5、败也就算不了什么,因而对实施腐败行为心存侥幸。四是不利于明确反腐败的打击目标,阻碍了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惩治。腐败概念泛化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正确认识转型期的腐败问题。腐败现象不是中国的特产,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带来的。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说明这个观点。正确看待转型期腐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警觉。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认识,要有全局的眼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清主流及其开展趋势。面对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党中央的认识是清醒的,反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

6、,反腐败斗争总体上始终保持着平稳、健康、向纵深开展的良好态势。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为了消除旧体制的弊端,也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根本出路。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转型期腐败问题必然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得到解决。 二、转型期腐败的特点 总体上表现为易发多发性。从不少国家的开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剧烈变革的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世纪的英国,世纪的美国,世纪中叶的新加坡,都出现过腐败高发现象。在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上,几乎所有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在谈到本国情况时,都认为剧烈的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大量腐败现象的滋生。

7、我国从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体制的交替,由于腐败的诱发因素与抑制因素力量比照的变化,我国的腐败现象先后出现几个高发期:年试办经济特区后,培育市场经济,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活泼,同时走私贩私活动也演变成猖獗之势,形成了第一个高发期;年下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后,城市经济快速开展,但经济行为不标准,形成了第二个高发期;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一些地区和部门片面强调“保护开展,使一些腐败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处理,形成了第三个高发期;近年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涉及的领域拓宽,配套防范措施一时没有跟上,腐败现象再一次出现高发的势头。在我们党的

8、领导下,这些问题及时受到了有效查处和纠正。 集中表现在新旧体制交汇点。行政审批是方案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交叉点,审批事项多,审批程序不标准,审批环节反映出的腐败现象比较突出。国有企业也是两种机制转换过程的交叉点,在国有资产运营中,出现了化公为私现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公共设施也是政府投资和市场运作的交叉点,在重大工程工程的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搞暗箱操作,行贿受贿行为屡屡发生。在国家的重要稀缺资源的配置中,如土地划拨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存,导致了一、二级市场的交易中腐败行为突出。 呈现出扩散的趋势。一是腐败行为主体从基层向中高层蔓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案件受到

9、查处的比例逐年上升,出现了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腐败金额越多的现象。二是发案领域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组织人事等要害部门,新闻出版、学术教育等领域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三是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部门或行业性以权谋私的现象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反腐败透明度的提高,媒体对腐败问题的报道增多,人们对这种趋势的感觉往往比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 对社会各方面的危害极大。转型期腐败对社会稳定与开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它破坏政府的管理秩序和行使权力的公正原那么,激化社会矛盾,毒化社会风气,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社会稳定。腐败在一

10、些国家和地区成为政局动乱的祸根之一。腐败还干扰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投资扭曲,生产本钱非正常上升,经济秩序紊乱,巨额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下降,人民负担加重,从而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开展。 三、转型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 政府职能改革滞后产生了行政权力运行中的腐败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却相对滞后。受方案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政府机关直接指挥和插手微观经济活动仍较突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存在着错位和越位的现象,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不仅阻碍了市场的培育与开展,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为。近年来查处的违

11、法违纪案件,许多都与滥用审批权有关。 资源配置上的双轨并存为权力寻租提供时机。我国转型期在微观经济领域行政对市场的干预仍比较明显,政府职能部门和掌握实权的政府官员控制着稀缺性生产要素,决定着各类优惠政策,有的甚至拥有比传统体制下更大的资源配置权,驱使一局部市场主体采取非正当手段获取资源和财富,向权力“寻租,这就为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监督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使企业行为、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缺乏严密的约束。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无法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时机。在企业行为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责权利等核心问题仍未解决

12、,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导致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在行政行为方面,还存在着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政府公务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政企关系过于密切、公务活动缺乏透明度等问题,为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市场行为方面,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规那么还不完善,对市场主(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体的竞争缺少应有的约束力,市场秩序混乱,一些企业和个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地拉拢腐蚀有关领导干部。 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加剧了权力向市场的介入。在分配机制不健全以及财政分灶吃饭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由于所占有的资源

13、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分配机制扭曲和社会分配不公。一些靠财政吃饭的单位经费困难,加之机构膨胀,人员臃肿,其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只能依赖于经费自筹,从而产生权力介入市场的现实诱因。而各部门的经费自筹又使不同部门公职人员事实上存在薪外收入的差距,这就使一些人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千方百计利用权力牟取私利。 市场经济的求利原那么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将等价交换原那么带入政治生活,把私人需求而不是公众需求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以致在外部条件影响下,转化为腐败行为。 四、治理转型期腐败的对策 转型期的腐败现象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因此,治理转

14、型期腐败,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密结合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既突出重点,又全面推进。 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此,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需要,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部门和领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度,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分配、权力调整以及体制、机制变革等诸多方面,要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角度来思考

15、和规划。当前应继续重点围绕权钱人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建设工程工程公开招投标等制度。同时要针对腐败滋生蔓延的新趋势,不断拓宽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的视野和领域。 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当务之急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标准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要继续整顿和标准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规那么,为市场经济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抓住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契机,加快廉政立法步伐。 完善

16、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按照这一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规律,健全行政权力的“退出机制,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从源头上消除寻租性腐败发生的时机。对于政府掌握的具有额度和指标限制的稀缺资源,特别是产权交易、建设工程工程、经营性土地的使用以及政府采购等,都可以采用招标、拍卖、承包等市场化手段在全社会进行分配,逐步取消各类配额指标、经营性指标和专控经营权。限制行业垄断,在公用设施部门和公共效劳部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继续抓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尽快退出竞争性行业。要抓紧培育和完善中介机构与行业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