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谈例谈“自学自学议论议论引导引导”教学法在初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永【关键词】数学教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9)23018201“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本,旨在学力。“以学为本”的“学”是指“学生”和“学习”。主体是人,人的发展只能是自主性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学力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以及多种学习实践活动和手段,在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等诸方面取得的实
2、际效果。具体地说,包括学习者进行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认知、能力、态度和心理等要素。因此,学力既是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真实体现,又是衡量一个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习者自身学习、提高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原动力,其核心是学习者积极进取、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格。下面结合一个教学案例说明我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实践“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题:数学北师大九年级上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自学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3、?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首先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认知,让学生以一种比较有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自主复习,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归纳,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连续几节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这个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环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内容:根据上面的实践活动提出以下两个问题:随着2 的变化,两条对角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当两条对角线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由此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猜想?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引发对于这两个问题
4、的讨论,请学生根据实践的结果对问题进行回答,再对比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来思考如何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将定理的证明严格完成,最后同学实物投影的形式,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第三环节:再创情境,猜想实践,这个环节就是主要靠老师引导学生对方法的适当选择,并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对比较严谨清晰的方法进行展示。教师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自主证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多些时间来研究一题多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对思想方法的研究上去。第四環节:实际应用,范例教学。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请说明如何操作,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采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方法担任老师这一角色,先让其自己解决问题,再小组讨论交流,完善其环节。最后全班讲解,引导班级其他小组解决这个问题。运用刚刚证明的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将课本中的问题拆分成三个问题,发散学生思维。通过让学生找寻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贯彻分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最大化地提高学生能力。在这次教学中我就贯彻“
6、自学议论引导”三结合教学法,对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给予了足够的关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证明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班级群体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及个体自主探究贯穿整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全班群体议论的探究学习,展开了热烈讨论。让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在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质疑、相互补充,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分享,相互提问,相互补充、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学会有效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学会补充,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整堂课中尤其是活动环节中,老师还鼓励学生不仅对本小组成员进行有效评价,还要对别人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资料的叙述作出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