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强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的意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和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云发(202322)5号)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新开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生态的模范自治州。现结合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建立科学的经济运行机制和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在不断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提高人类生活素质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
2、协调开展。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进一步提升科学开展、和谐开展理念,实现以人为本,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协调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增创开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是实现开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客观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
3、活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广阔干部、群众要从宏观战略高度、可持续开展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决策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建立和实现生态经济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社会建设目标体系,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作出努力和奉献。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树立“走得远
4、比走得快更重要的开展理念,通过体制 2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可持续开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制,努力构建经济开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功能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建立符合生态开展规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州打造成生态经济兴旺、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文明自治州。 (二)根本原那么。坚持和谐开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保护中促进开展,在开展中落实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坚持继承发扬天人合
5、 一、回归自然的朴素生态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态文明观,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开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少数与多数的利益,使经济社会开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开展需求,又维护后代人的开展权益,打牢可持续开展根底;坚持共同推进,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三)目标任务。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开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向绿
6、化、净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文明系统演变,为社会经济开展打造良好的生态功能体系;促进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人居体系;促进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文化转型,形成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不懈努力,将州建设成为全省较高水平的生态文明示范自治州。 近期目标。202322年,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立,经济开展方式得到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根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保护设施、环保根底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
7、明显优化,生态意识逐步提高,生态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中期目标:到2023年,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模式根本建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根本成型;生态环境质量全面优化,各种污染源得到 4有效控制,稳定可靠的生态平安保障体系根本形成;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取得全面进步,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念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城乡统筹开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开展能力持续增强,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 远期目标。到2023年,根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自然
8、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更有效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置,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根本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根本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州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各族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按照“科学规划、有机结合、分类实施的原那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体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综合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南部开发工作相结合,切实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 5规划。重点是根据生态环境实际,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
9、载能力和开展潜力,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开展战略,促进各具特色的生态区域开展格局的形成。按照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统筹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把经济活动控制在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之内。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的区域实行优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水平,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增产减污;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人口和经济集聚条件较差,但对区域生态平安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区域,坚持环境优先,实行限制
10、开发,并合理选择开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逐步成为重要生态功能区;在自然保护区、湿地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开展生态工业经济。以开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培育和开展特色工业。 6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开展高效、节约、循环的现代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消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按照
11、“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那么,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推动区域内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形成共生互动的循环型产业,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和循环传递。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冶金、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活动,创立一批高标准、标准化的循环型工业企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型工业园区,引导所有生产性工程进入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治污。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标准、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资源利用运行体系,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开展的良性循环。加快开展低碳
12、经济,培育开展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经济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开展生态农业。 7充分发挥我州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生态农业技术,建设“以生态为根底、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农业开展模式。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加快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大力开展特色农牧渔业产品及其深加工,建立结构合理化、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生产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体系。着力培育具有可持续开展优势的生物资源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医药、木本油料等优势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生物技术、无公害技术,建立一批
13、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果蔬、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生物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壮大有特色有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开展“猪沼果(菜、鱼)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提高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再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力争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四)以森林资源为根底,培育和开展生态林业。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建立“林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清楚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标准、监管效劳到位的 8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大力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的现代林业开展战略,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和商
14、品林工程建设,加快特色经济林、用材林、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等产业的开发建设,提升林业开展的质量和规模,尽快构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展生态化格局,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五)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开展生态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州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抓,大力开展培育一批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康体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
15、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内涵丰富、优势明显、生态良好的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大旅游、大市场、大开展格局的形成。围绕“一点(哈尼梯田)一线(滇越铁路)两片区(文化览胜区、康体休闲区)总体规划思路,切实增加投入,加大重点工程、重点景区的建设力度,以升级创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开展融民族文化、生态 9文化、康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在公路、铁路、机场建设中,引入生态大通道建设理念,建设生态观光高速通道,利用交通枢纽、边境贸易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开展生态效劳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开展和繁荣。 (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发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突出抓好工业原料林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扩大绿化面积,保证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率,建设一批园林(绿化)城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创立“绿色生态交通,科学规划工程,把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冶、绿化、污染物防治等工作统一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宣传绿色交通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广交通节能技术,全面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以各类创立活动为载体,通过实施“森林生态州、“林业生态县、“生态县(乡镇、村、园)、“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小城镇、“文明单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