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业药师中药鉴定考试辅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书分总论、各论。各论中又分重点药材、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重点药材一般包括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7项内容,有些药材还有附注;熟悉药材包括来源、性状鉴别和成分3项内容;了解药材包括来源和性状鉴别2项内容。从历年考试试题情况来看,总论约占7%10%,根和根茎类一章约占40%43%,茎木类到矿物类十一章共占50%左右。其中重点药约占总分的60%。所以重点应放在重点药材上,而根和根茎类中药是重点药的重点。因这些药材涉及的内容广,考点多,适合出A、B、X型题。从历年考试内容分析,考点主要在:总论局部第三章中常见的加工方法和第五
2、章中药的鉴定。来源中科名考的最多,其次是药用部位,植物中文名考的很少。产地主要是地道药材的主产地。采收加工主要是特殊的采收和特殊的加工方法。以上多出A或B型题。性状描述易出X型题,经验鉴别术语或主要特征易出A或B型题。显微横切面从外到内记部位的易出X型题,主要特征易出A或B型题。粉末特征可出A、B、X型题。成分类型主出A或X型题,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易出A型题。理化鉴别多出A或B型题。另外注意,X型题需相关内容较多,在性状描述、显微横切面、粉末主要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及在不同药材之间含有相同内容时,如药材的来源中科名相同、或药用部位相同、或成分相同等等也可出X型题。复习时应根据内容和题型要求横
3、纵贯穿抓住重点。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类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由于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局部,两者又互有联系,为便于比拟,将根和根茎类中药并入一章,分别表达。 第一节 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别就根部而言,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根通常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肥大为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
4、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清楚,直径较小。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其次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等及其它们的存在部位、类型、多少等均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别根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在外形上与地
5、上茎一样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双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外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髓部。单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髓不明显。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二、显微鉴别根茎的横切面鉴别,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方式,决定其为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还是蕨类植物根茎。1.双子叶植物根茎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与地上茎相似。外表常为木栓层,少数有表皮。有的有初生皮层,皮层有根迹或叶迹维管束,内皮层多不明显。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环状排列,中央有髓部。另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6、。2.单子叶植物根茎 一般均具初生构造。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少数为后生皮层。皮层明显,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通常可见,较粗大的根茎那么不明显。中柱中有多数维管束散布,髓部不明显。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或周韧型。3.蕨类植物根茎 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内部为根本组织。一般具网状中柱。横切面可见断续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蕨类植物根茎木质部无导管而有管胞。以上概述可出A或X型题。其次要注意有无分泌组织、厚壁组织、草酸钙
7、结晶等及其它们的存在部位、类型、分布情况等。注:凡非正常构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菊糖等均属考试重点。在概述中的一般特征就属于共性内容,应熟记,这样把重点放在单味药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对于一个药来说,重点要竖着串起来记,对于不同药材之间的比拟要横着记。1.狗脊 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熟狗脊片的加工:沸水蒸煮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性状特点:外表被光亮的金黄色绒毛。生狗脊片断面近外皮约25mm处有一条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显微特点:根茎横切面 双韧管状中柱,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成分:根茎含绵马酚。理化鉴别:取生狗脊片折断,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
8、察,切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以上考点易出A型题。2.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枯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性状特点:呈倒圆锥形而稍弯曲,外表黄棕色至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质硬。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状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显微特点:叶柄基部横切面 分体中柱513个,环状排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维管束,外围以内皮层。薄壁细胞细胞间隙中有间隙腺毛。成分:含多种绵马酸类。理化鉴别:取本品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隙腺毛呈红色。以上考点易出A型题,性状可
9、出X型题。附注:商品除绵马贯众外尚有:紫箕贯众、狗脊贯众 、 荚果蕨贯众。中药鉴定学复 习总结 总 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根底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开掘祖国药学遗产 、鉴定中
10、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标准化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开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到达一物一名,一名一物。、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
11、品种考证、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开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但凡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但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个别人有
12、意造假,以假充真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栽培条件 、采收加工 、产地 、贮藏时间 、运输 、非药用部位超标 、人为参假 、个别药材经提取局部成分后再流入市场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质纹图谱等方法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十、制定中药标准化质量标准的原那么和要求:制定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那么。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
13、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十一、我国中药资源和资源保护的根本情况1、中药的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2、传统中药约种,其中常用中药约种,民族药种3、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4、资源保护: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中药材GAP,并从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
14、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十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十三、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历代主要本草著作 成书年代 著者 载药数 主要特点 1.神农本草经 西汉时期 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2.本草经集注 梁代 陶弘景 730种 为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并记载了火烧
15、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 3.新修本草 唐本草 唐代 李勣 苏敬 850种 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公布的药典。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 4图经本草 宋 苏颂 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5证类本草 宋代 唐慎微 1746种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6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1892种 对中药学奉献最大,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本书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根底。 7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 赵学敏 921种 拾遗补正本草纲目。 8晶珠本草 清代 蒂玛尔-丹增嘉措 2294种 载青海、西藏东部、四川西部药材2294种,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 9植物名实图考 清代 吴其濬 1714种 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十四、近代中药鉴定学的开展: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等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生药学上编,叶三多1937年编写生药学下编、中医学院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