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 附件4-4-2陕西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 报 书实验区名称油气生产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区负责人汪 跃 龙学校名称西安石油大学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申报日期2023-4-19陕西省教育厅制2023年1月填 写 要 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缺乏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以申报时间为准。1实验区根本情况实验区名称油气生产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工学
2、建立时间2023.6实验区负责人姓名汪跃龙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9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系主任联系 电子邮箱ylwangxsyu.edu 通信地址西安市电子二路18# 710065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1办学时间长,专业积累雄厚 西安石油大学自动化原名工业自动化专业创立于1983年,于198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衍生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3年派生了安全工程专业,共毕业本科生4600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开展,自动化专业已形成通用自动化及运动控制、石油化工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等两个稳定、特色鲜明的
3、专业方向。2稳步开展的省级教学团队陕西省油气生产测控自动化教学团队在建是一支由11名教授为首的、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学团队,其年龄结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3重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条件完备 与专业教学配套的实验室面积达2380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约3000万元,建成陕西省钻机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CNPC钻井工程井下测控重点实验室1个。近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如下表。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陕西省钻机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省共建自动化专业特色实验室200财政部、陕西省2023.1-200.12中省共建电气工程专业特色实验室300财政部、陕西省2023.1-2023.12陕西省
4、2023-20234教学科研根底扎实近5年编写石油特色教材10部;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指导的专业学科竞赛获国家奖2次,省一等奖屡次。教学科研结合紧密,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3项,共发表SCI、EI、ISTP等检索教学科研学术论文16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设备。目前承当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5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不断线 学科人才培养积极围绕石油石化行业、陕西省地方经济开展需求,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开设有“钻机自动化技术、“长输管道自动化技术、“油田电网分析与优化等一批具有石油特色的专业课程;建设了延长、长庆等专业实习基地;“面向石油行业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2023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30年开展,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专业适应性好,在石油行业和陕西省有一定影响,具备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根底条件。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1改革思路(1) 按照“坚持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兼顾社会其他行业应用、电子学科与控制学科平衡、强电类课程与弱电类课程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的思路,梳理根底理论课程、专业根底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深入用人单位调研,根据现代企业自动化技术人员的需求,重新调整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已初具规模的复合型技术应用特色人才培养体
6、系。(2)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并重的根本原那么,修订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探索改革专业课实验体系、内容和手段,积极探索开设与石油石化自动化技术应用相关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课程。(3) 探索推动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两方面积极性。结合石油工业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科技技术开展,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模式。(4) 面向人才市场需求,针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欠缺且学生难以真正参与生产实践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生产实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建立学生深入开展生产实习的有效机制,探
7、索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生产实训等。建设三种生产实训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生产实训。三种生产实训模式分别为:企业单位生产实习模式、校内基地与科研项目结合的“自动测控装置创新设计与实现生产实训模式、校内基地和企业结合的“自动测控系统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生产实训模式。(5) 从建设特色专业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开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8、。2目标定位围绕提高自动化本科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以学生为本、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油气生产自动化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果,将育人模式固化在专业培养方案和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中,将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融入到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性生产实训之中,不仅使自动化专业的油气生产自动化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更要使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层次,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开展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当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
9、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1社会调研情况 现代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开展,尤其是石油石化行业,需要大批的生产过程测控自动化专业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根底,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根底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根底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根底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根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了解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技术和开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
10、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因此,需要以石油化工自动化、油田电网自动化、制造业自动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探索回归工程应用教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 (1) 教学环节规划需要科学合理自动化专业具有 “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课程设置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在总的教学学时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必须梳理根底理论课程、专业根底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学时。为适应人才市场对自动化专业不同应用方向的知识结构要求,需要
11、柔性地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知识面。(2) 要重视理论知识培养,更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由于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自动化专业的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且一直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人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局部为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项目等工作;软件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中的软件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电子工程师从事自动化测控装置的设计、开发、软件编程和系统测试工作等四个大的方向,因此,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培养,更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3承当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多年来持续探索学科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培养模式,围绕石油石化行业和
12、陕西省地方经济开展需求,力争办出专业特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学生培养的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持续努力改良。有一支在建的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近5年先后建成3门、在建3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了2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9篇,简要列出如4.1.4节。3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气传动等较宽广的工程技术根底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工业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及开发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
13、级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根底,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根底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根底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根底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根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了解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技术和开展趋势和石油石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1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局部,分别如图1
14、、图2。图1 理论教学体系3-2方案设计可行性续图2 实践教学体系该培养方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校内生产实训与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与本科学生的创新训练相互结合,两“地开花结果,实现培养目标。2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立足于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科根底,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能得到完好贯彻和落实。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设计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符合人才市场需要,具有现实的推动力。学时学分分配合理,能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可以分期落实,实训场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即与科研、创新实
15、践基地、专业实验室等结合;资金、场地可行。培养方案遵循“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团队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是落实培养方案的可靠保障。学校支持,根底完备,管理完善,政策有保障 。4保障体系4-1师资队伍4-1-1师资队伍结构教学团队中,教授11人,副教授高工8人,讲师6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6人,梯队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获得博士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学缘结构合理,外校毕业教师16人,有国外进修1年以上经历教师7人。4-1-2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当的教学工作程为彬男1970.3博士教授自动化微机原理及应用张奇志女1965.6博士教授自动化钻机自动化技术武晓朦女1975.8博士教授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炜欣男1973.1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