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需要“换位思考 然而,虽然出现“民工荒,却并不代表农民工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不少企业“招工难,但不是什么人都缺,最缺的还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报告也说明,企业招工非常重视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83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3的岗位需要到达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这无疑对农民工的培训,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挖掘,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近年来,面对城市对农民工的大量需求,许多地方开始改变“就农业而抓农业的思路,尝试用“减少农民的方法,彻底摆脱“三农困局。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一些现代化国家的经验说明,农业人口大大少于从事工业、效劳业的人口
2、,是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但是农民自发向外流动,却面临种种困难。首先是观念转变难,全国除个别地方因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奇缺,农民有外出经商、务工的习惯外,许多地方的农民,对外面世界更多的是感到恐惧和无奈。其次是技能获取难,农民本身没有资金,又不知到哪里学习技术,因此对政府部门组织培训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齐齐哈尔通过“换位思考,给农民“换脑,正是因应这一新变化推出的新举措。转变干部和农民观念,是开掘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第一步。同时他们又加大投入,打造农民工培训、市场对接、效劳、信息四个平台,使大批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人才市场上抢手的“知名品牌,提高了农民工的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了空间。 “三农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尝试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跳出农业抓农业。这其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事半功倍的突破口。在向农村根底设施倾斜,为农村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妨把一局部资金投入到面向城市需求、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技能上来,把农村人力资源尽快转化为人才财富,一方面源源不断地满足了城市、企业开展的需要,同时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