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 三大师谈红楼梦 内容简介。当研究“红学热潮迭起之时,重读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三大师的“红学论著,将对今天的“红学研究多有助益。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评论、索隐和考证。 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在看红楼梦,我的老师说不仅要自己看,自己悟。还应当多多看看别人的评论,这样看书才好。想来如今红学研究方面的书还真是不胜枚举,因此还是找来一些资深的大家来看。本书是由国学大师王国维、北大校长蔡培和白话文发起者胡适所著。三位前辈的见解一定是很值得我们后生晚辈学习的 王国维的论文从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红楼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悲剧意义。感
2、觉作者被叔本华哲学深深吸引,文中屡次引述且涉及哲学理论的局部也只以叔本华的为主。虽然我并不了解也没有读过叔本华的哲学,但从这里清楚感觉到王国维之投水自尽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影响难脱干系。王国维喜欢这样的悲剧气氛,喜欢红楼梦的悲剧结局,我也喜欢,我因此也动了读一读叔本华哲学的念头。以前之所以不读是怕自己陷进去拔不出来,罗素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主义者的积极的哲学更吸引我。现在突然觉得,既然人生本就是一出悲剧,读叔本华也就顺理成章。 1/4 2/4 3/4 4/4 第二篇:红楼梦读后感三篇红楼梦读后感三篇 导语。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
3、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读后感三篇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4、。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
5、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三篇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
6、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缺乏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美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
7、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懊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红楼梦读后感三篇 最近我们学校又发了一本新书
8、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故事的情节非常曲折,讲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小说讲述了林黛玉爱上了贾宝玉,但是贾宝玉的长辈们不许他跟林黛玉结婚,林黛玉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她体弱多病,而且非常娇气,一直要哭,到最后贾宝玉没和她结婚,结果黛玉忧郁而死。这篇故事也讲了当时的人们是多么辛苦,暗示了作者晚年寓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的生活现实。整个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开,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四大家族的由胜而衰的没落过程。作品令人深思,也让我们生活在今天文明富足年代的中国人庆幸生在好年代,由此也更加珍惜,并且提醒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回报生活。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
9、林黛玉这个人不好,我不太喜欢这个人物。她动不动就哭,一直含着泪水。而且身体也不好,总是生病。她和宝钗是一个特别大的比照,宝钗遇事稳重,识大体,顾大局,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待生活有热情,有上进心。从某个角度上讲,她和宝玉是一对金玉良缘。但是,偏偏又碰上贾宝玉厌恶仕途,由此给这段姻缘增加了一层阴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有许多人,他们有抱负,积极进取,在权力名誉和地位的方向上坚毅地前行着,也有一些人,他们看到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利和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片浮云,生活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快乐。所以,这些人并不去追逐名利,只是在享受当下。对待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价值观是:无
10、论我们的脚步到达了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出发时瞄准的方向是快乐。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第三篇:红楼梦的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研究热潮就从未停止过,并且还呈现各个时代的特征什么“红学为人处事的研究、“红学美食的研究、“红学语言的研究、“红楼梦养生学的研究,记得有人笑言,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一大批人。对于这个现象我们暂不讨论其利弊,至少我们可以从看出一点红楼梦确实是有着无与伦
11、比的魅力的。其实不管你是抱着怎样的心理,只要你用心去看,你都可以从中发现你要的东西。惭愧的说,其实红楼梦一开始能吸引我,绝大局部原因是因为其丰富灿烂,妙笔生花的描写,至于总总情节的给人带来的喜怒哀乐,那都是后话了。因为对于我这样的人如果一本书不能在开头吸引我,那么让我继续看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不管这本书会是被夸的如何怎样的好,很幸运,红楼梦不是这样的一本书。从这一点可以发现我读书是纯感性的事情,当然这也能从我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公交上,在宿舍里,在课堂上等等不同场合我都读过,可是迄今为止给予感觉最好的一次还是那次在一个公园的马路边了,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我坐在柳树下的长凳上,
12、面对着一个很大的湖面,湖面上飘着些许游船,湖面上的风很凉快,从柳树的缝隙里透过的斑驳的阳光渐渐的把人照得有点迷糊,也照在手上拿本很久的古板红楼梦上,然后就有了一种慢慢氤氲开的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仿佛已经与这本百年的名著心心相通。 要说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感觉,不由得想起莫扎特的那首第四十交响曲,世人评价其为“含着眼泪的微笑,其实红楼梦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一个“含着微笑的悲剧,这是一部从一开头就以可知其结局的故事,其实文中处处伏笔,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月圆那么亏,水满那么溢。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
13、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但如此,我们明知的结局的寂寥却还要中间的种种繁华又作何用,这其实也便是看这本书时的一种执念,虽剧中人物的命运,他们今日的欢笑都将化为明日的泪水,但却并不为他们悲哀,因为我们何尝不是,相比那种历经磨难最后成功的好莱坞式结尾,其实这种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命运本不公平,所有人生那么已死,但是当结局已经不那么重要时,我们只要确定至少我们过程无悔。就是一个悲剧,我们也要微笑着看下去。 还有一个跟喜欢红楼梦的理由是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构成情节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
14、物的意识,影响和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情节开展的动力之一。贾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禄的数额很小,元春的赏赐也有限,贾家主要指望黑山村这样的庄园的地租。但贾家的超经济的榨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产力,这些贵族庄园本已凋敝,又加旱涝灾害侵袭,宁国府八九个庄子,一年中便旱涝了两处,黑山村收成较好,但也只有预计的一半。收入日渐枯竭,可是贾家却不能将就省俭,他们不能不维持贵族应有的体面。王熙凤主张裁减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认为如今小姐已没有了往日的排场,再要裁减就太不像样了。探春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方式,想在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上挣点银子,薛宝钗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见利忘义,失了贵族体统。这是一幅
15、典型的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图景:贵族榨干庄户农民的血汗,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后来,贾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饭都要按人头定量;为了应付贾母八十寿辰,不得不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爆发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竟将女儿迎春嫁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中须用二两人参,荣国府居然就拿不出来。经济的恶化,加深和激化了贾家内外各种矛盾,造成缔结“金玉良姻的客观情势。 作者环绕着贾宝玉描写了以晴雯为代表的女奴们,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人一样 的生活而进行的悲剧性的抗争。这是贾府中的对抗性矛盾。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 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 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成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 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锋利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 出大观园即将辞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 黑暗和不平。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 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她还有一群绝少奴性的伙伴。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对抗贾赦 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