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密度小区夏季景观植物配置第1章 绪论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心理越来越急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人们对生活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就越来越难以到达满足,如同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描述的一样。无论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还是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尤其是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是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很快的满足人们的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改变,文化娱乐要求多元化,人们渴望得到一个接近自然、平静、能够提供更多文化娱乐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猛开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人类对自然资源
2、的掠夺性开发,使得大量自然景观被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爆发,气候变化无常、灾难时时发生,资源匮乏、经济崩溃、生态系统完全遭到破坏,使得人们的高层次要求更难以得到满足,人们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美化、绿化、优化环境。新世纪全球都在倡导保护、美化、绿化、优化环境,同时环境问题的产生使得人们越来越迫切的渴望得到一个健康生态宜居的城市,建立生态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成为人类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最终表达。对城市环境的景观、生态、美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就成为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集中表达。在城市环境的营造中最主要的是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不
3、仅为城市环境提供了景观建设,还提供了生态、绿化、娱乐等功能的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包括园林植物的营造、园林建筑小品的建造、园林山水的疏理、地形的改造等等,其中园林植物的营造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根底,也是城市环境改造的灵魂。英国风景园林大师克劳斯顿(B.Clouston)曾经说过“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4。园林植物的营造对城市生态环境起着平衡与调节的作用,使城市的环境景观更接近自然,为城市提供更多更接近自然的绿色空间。所以园林植物的营造成为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局部,进而园林植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更多人的关
4、注。园林植物可以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园林植物可以提高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益,无论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的发挥主要都是园林植物在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益具体表达在园林植物的种植情况上,园林植物种植情况直接表现是绿地率,绿地率更直观的表现人均绿地数量。经过对世界上 49 个不同的城市进行调查统计得出,人均公共绿地在 10 以上的城市占总数的 70%左右5。调查中的美国的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约为 30 ,日本的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约为 4,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岛屿国家,土地面积比较少。而对我国的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三百多个城市中人居绿地面积到达 3 的城市只有
5、32 个,可见我国的城市绿化与许多兴旺国家的城市绿化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居住区绿地因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生活、最为居民经常使用,居住区绿地最能让人们放松自己、休憩娱乐,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交流空间,所以居住区绿地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居民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成为居住区景观建设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据有效统计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 50%60%,居住区绿地占居住用地的 30%-55%,可见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影响非常大。居住区环境以其特有的自然、宁静、生态、健康的音符成为人们日常急躁生活的重要缓解平衡器,优美、舒适、方便
6、、卫生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心理不断的追求。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居住区中度过的,所以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例如选址近铁路的小区由于全天噪音较大,长期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可能会引起精神衰弱、耳鸣甚至耳聋等病症。一个居住区好坏的判断标准,就要看这个居住区能否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能否给人类一个健康、自然的生活场所。因此应将景观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到居住区中去,促使居住区绿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表达宜居的思想,发挥生态性、艺术性、科学性,做到人性化规划设计和营造,让居住区环境更接近自然,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与城市
7、园林景观建设一样,居住区景观建设中植物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的种类、植物配置形式、植物的多样化、植物与环境的融合状况、生长状况、季相变化、色彩丰富度、生态调节功能等等成为植物选择的重要条件。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不同的是,居住区景观建设中可利用空间有限,空间布局有所限定,在这样的空间内做好植物景观的营造,为居住区景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具有防风、降噪、保持水土、遮阳降温、防火抗灾的功能,还可以利用自身净化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土壤、吸收有害气体、吸收放射性物质、吸滞粉尘、杀菌、增加空气负离子等等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具有其欣赏特性,不仅以各自的花、果、叶、干显示其特
8、有的姿态、色彩、芳香、神韵来表达美感,更有因植物本身的特性或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赋予植物不同的意境,为人们提供审美的享受。所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审美的双重追求,已成为居住区植物配置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住区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民的居室内部条件逐渐得到改善的同时,居民对户外的环境的要求,尤其是居住区景观绿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选择房子的时候更多的在注意绿地面积大小、绿化覆盖率、环境人性化、生态化、优美化等等因素,一个可以给人们提供安静舒适生活环境的居住区,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焦点,其价格也比一般居住区的要高很多。随着社会
9、主义经济的开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房地产行业成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评估房地产的时候,居住区景观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房地产的开展还可以改善周围的环境,带动其周围各项产业的开展,所以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植物景观效益占了极其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衡水市当地的情况来看,衡水市北方内陆盐碱比较严重的城市,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更严重,可以选用的园林就其他同类城市较少,生长状况也比较逊色。在衡水市居住景观在存在多种问题,如植物种类少、植物景观成色较差、植物生长不稳定、新引进品种或不适应环境的品种出现逆生长现象。本次研究是以衡水市的居
10、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 8 个居住区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居住区中植物景观的各种指标或因素,运用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AHP 模型,分别对八个居住区的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八个居住区景观效果进行比较,得出景观效果较好的居住区和较差的居住区,为衡水市今后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在此根底上,依据景观评价结果的不同和衡水市盐碱土壤的特点,总结出适合衡水环境因素下使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尤其是适合居住区景观使用的植物,推荐一些适合衡水地区使用的景观价值较高的植物配置模式,可以用于指导今后衡水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改良的 AHP 模型与方法还可为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比选提供理论依据。国外
11、研究现状人类的居住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而开展,从开始的巢居到穴居,最后开展为定居,直至开展到湖居,后来形成村落。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世界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有了第一次社会的大型进步,人类的聚居规模扩大,人居环境得到相应改善。16 世纪的时候,欧洲的空想主义 “乌托邦勾划出一个理想的人居环境,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曾屡次尝试建成一个“田园城市或“新村,并且开始在居住环境中营造绿地,实现理想中的人居环境“伊甸园6。因为工业革命后社会高速开展,理想中的人居环境因为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城市环境的重度污染、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实现起来变得很困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20 世纪 50
12、年代,希腊建筑师 C.A.Doxiadis(道萨迪亚斯)等人率先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的理论,即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人居环境学),该理论涉及的不只是建筑或城市问题,而是涉及全人类的聚居环境问题,无论是村镇的人居环境还是城市的人居环境。慢慢的出现社区,而且邻里单位模式慢慢被社区理论模式取代。到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了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让人们开始热衷于人居环境和生态的设计,人们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质量6。1987 年,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杨提斯基提出“生态城环境模式,指出居住区环境开展的新方向,要求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最大限度的保护居
13、民身心健康,主要是强调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1996 年 6 月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联合国第二次人居会议,会议议程中提出了“人人皆有适宜的住房和“城市化世界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开展的战略目标,界定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6。每个国家因历史开展、风俗习惯、地形环境的不同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不同。英国的城市和居住区规划的最大特点是看重“舒适性,但是后来“舒适性一词慢慢增加了防止环境污染的内容,“舒适性的理论和概念在世界上是具有一定影响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为几用。日本在二战以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用的主要的居住区规划理论和手法是继承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理论。日本认为居住环境设计要到达这四
14、项要求:a、平安,b、卫生,c、方便,d、舒适。再后来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更为敏感,不仅重视物质的根底还重视居住区在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上的作用6。近些年,接近自然成为英、美等国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原那么。居住区环境设计经历了一个从破坏到认识再到重塑的过程。国内研究现状从历史记载到现存私家园林来看我国居住区绿化开始于很早以前,或是应该说我国的园林是从住宅园林开始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囿、圃、园等,据历史记载这些是当时皇家或贵族用来居住或玩耍的地方,可以认为是我国居住区园林的雏形。西周时期,在家屋附近种植桑树、枣树等树木,还要种小块的菜地。在继后的诗经中记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撰之以
15、日,作于楚事。树之榛栗,桐椅梓漆,爱发琴瑟。描写的是魏文公于楚丘之地营造宫室的诗歌,营造室后种植榛树、栗树、梧桐树、梓漆树等,待树木成材后,伐倒制作乐器。战国时期,吴王夫差营造了“梧桐园“会景园也是住宅园林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大力开展,因园主人性情不同对植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官僚多项选择华美、稀贵或色艳芳香的植物,而文人多以乔木茂竹、冬梅秋菊等,重在怡心养性。西汉到隋代的我国的住宅环境以欣赏为主,多栽植树木花草,形成庭园。唐代皇家园林中植物景观得到提升,植物的种植更便于玩赏,植物配置日趋合理,并且开始有了诗画意趣的渗透,名字多采用更有意境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园林的开展,促进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开展,是我国住宅园林景观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这种形式一直传到明清时代,明朝和清朝皇家贵族的住宅环境结合政务、居住、赏玩等等功能,风格大气、色彩浓重,植物多采用松、柏、牡丹、海棠等名贵花木。而平民住宅的私家园林以南方私家园林为例,园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及造园布局多反映园主的思想情操和精神生活,一般采用女贞、枫杨、香樟、垂柳等乡土树种为基调,配以寓意深刻的荷花、梅、竹、芭蕉等,表达园主退隐田野,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