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开展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开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振开展信心,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全面表达新开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我重点讲五个方面问题。 一、深刻认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始终保持产业立城兴城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统筹大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开拓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
2、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贯穿着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作出了我国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重大判断,指出经济开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本钱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防止,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开展理念,形成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开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
3、灯,必须破除“唯gdp论英雄,着力解决制约开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开展新路;贯穿着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法论,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开展取得新成效;贯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强调有效供给能力缺乏带来大量“需求外溢,必须从生产端入手,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本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效劳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效劳供给,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贯穿着以提高开
4、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鲜明主题,强调把经济开展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不全面的,习惯于铺摊子、上工程,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会持久,我们要的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开展;贯穿着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两手论,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那么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贯穿着创新驱动开展的重大战略,强调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成从科学研究、
5、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发挥创新对拉动开展的“乘数效应;贯穿着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全球视野,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国对外开放既包括翻开大门吸引外资,也包括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支持企业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战略格局宏大,实践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践行、坚决贯彻。社会各方面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与党的理念、国家意志高度契合、相向而行、顺势而为,才能保持开展的正确方向,事半而功倍。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长周期的深度调整阶段,总体企稳上升与开展变化加快成为主要特征。要深刻
6、认识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入研究一些国家地区兴衰成败的根源,深入思考一些城市后发崛起的路径和规律,再定义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关系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开展的作用,敏锐把握产业环境和科技创新趋势对城市产业经济开展的影响。从产业宏观层次看,以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双重效应为特征的“集群化开展趋势更加显现,越来越多企业和法人机构高密度聚集、专业化分工,形成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以跨界渗透和相互交叉为特征的“融合化开展深入推进,产业界限趋于模糊,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整合延伸和链式效应为特征的“垂直化开展加快演进,产业链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终端零售等环节全面拓展,深刻重构创新链和
7、价值链;以共生共享共赢为特征的“生态化开展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竞争的核心从主要是要素之争转变为涵盖公共配套、人才科技、政务效劳各领域的生态之争。从技术微观层面看,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时代已经来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格局加快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更加紧密;群众化的创新创业局面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创客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精准把握新趋势,加强产业政策创新和经济组织方式改革,牢牢把握战略上的主导权和工作中的主动权。 国内外城
8、市开展实践说明,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体系“塔尖,既取决于国家战略意志,又取决于综合竞争能力。纵观全球,兴旺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产业是城市开展的物质根底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开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产业开展的过程,就是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产业一旦形成规模,将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外部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促进内部新生主体快速衍生和成长。产业开展和城市功能之间是一个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耦合过程,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生产、消费、就业、效劳等功能提升。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开展步入新阶段的大背景,成都要赢得未来
9、开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建国以来,成都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实力由弱到强,开展的“势与“场不断增强,完成了由省会城市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三级跳。2023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成都进入全球城市百强,排名仅次于北上广深;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以98.97的高分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站上新起点,成都能不能肩负国家使命、表达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开展,根底是产业、关键靠实力、核心在综合竞争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开展新趋势,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努力走出一
10、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开展新路,为建设全面表达新开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开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虽然我们借助国家实施成渝城市群战略之力,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但客观地说,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经济实力,都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也是努力方向。我们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
11、改革组织经济工作方式,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从成渝战略互动中找准提升城市首位度、扩大城市辐射力的切入点,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必须大力开展先进制造业,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有关研究说明,制造业每投入1美元带动经济增长1.8美元,每产出1美元带动其他领域产出3.6美元,在三次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二产业占比是否突破50%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是否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上海二产业占比曾最高到达77%,并且占比超过50%的时间长达20年,目前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成都二产业占比在2023
12、年到达46%的峰值,2023、2023年连续两年保持45%以上占比后,即呈下降趋势,从未超过50%的“分水岭。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3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要加快构建产业体系。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开展、规模开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开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
13、,抢占行业开展制高点。要加快提升产业层次。目前,“成都造总体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5%,缺少全球全国知名品牌。要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开展、质量为先,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强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延长产业生命周期。有序推动占用要素资源较多的企业建立总部,把生产基地逐渐向潜在市场转移,为高端制造业开展腾出资源空间。要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产业“裂变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深刻改变了产业组织方
14、式和产业形态。我们要顺势而为,研究政策支持企业专业化分工和效劳性外包,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裂变专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制造业向效劳化制造、平台化经营和个性化效劳方向转型,实现产业功能互补、多维协同、跨界效劳、融合开展。 必须大力开展高新技术效劳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加快开展高新技术效劳业,能够促进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和合理配置,推动创新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效劳高新技术工程、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目的。从全国范围看,成都科教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不弱,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为深圳的4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深圳的26%。根本原因在于高新技术效劳业开展相对滞后,科
15、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机制缺乏活力。当前我们需要形成共识的是:创新是新一轮开展的源动力,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因此,政学研产用要形成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穿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效劳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集聚运用和创新成果转化,打造高新技术效劳机构会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技术交易市场活泼的西部科技中心。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效劳主体。要把高校科学研究所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性创新资源,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效劳机构,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联盟、行业协会,提升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引导高能级高新技术效劳企业在蓉设
16、立分支机构,加快在国家级天府XX县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高新技术效劳产业集群,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高新技术效劳企业。要切实增强高新技术效劳功能。强化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效劳,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效劳业开展,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高新技术效劳产业链;探索“高新技术效劳超市运营模式,推动高新技术效劳产品的标准化、网络化和品牌化;打造数据中心、工业设计、行业认证、成果转移转化等高新技术效劳公共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蓉集聚运用和转移转化。要大力推动企业运用创新成果。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基地,有效激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内在需求。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转移转化主体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市场,标准开展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劳,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科技成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