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张海迪的演讲稿3篇 关于张海迪的演讲稿篇1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hellip;hellip;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70年,她随带着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XX县区尚楼大队插队落户,
2、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
3、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XX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此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2023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
4、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效劳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兴旺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
5、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hellip;hellip;你是否能跟上。 关于张海迪的演讲稿篇2:张海迪在山东农大的演讲稿亲爱的老师、 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和大家相聚在山东农业大学,我非常快乐,首先感谢农大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邀请,特别是盖书记,他在几年前就邀请我来,我能感到他多么爱这所大学,多么爱同学们,盼望你们努力学习多出人才。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尽管我喜欢和年青的朋友在一起,可我的职业是作家,必须用很多时间来写作,所以我每年都要婉拒很多各种各样的邀请。但是我这次到农大来有四个原因。 第一,童年时,我的父亲曾经和他的同事写了一部
6、电影,那部彩色风光片就叫泰山。父亲回家送给我一本泰山摄影画册,我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我在病床上多么向往泰山,多么希望自己也能登上泰山。1998年,我开始写长篇小说绝顶,这本书出版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美术编辑为书的封面花费了很多精力,尝试用很多字体来表达绝顶的内涵,但都不理想。我的父亲知道了,他就来到泰山,回家时他给了我几张照片,里面有他拍摄的绝顶两个字,我看到它感到了一种震撼,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两个字。我在计算机上做好后发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立刻来 说,海迪,这两个字多漂亮啊。这就是我的书名。 我想说第二个原因,少女时代,我很喜欢一位前苏联植物学家,或者是园艺学家-米丘林。他为世界培育
7、出了几百个果树新品种。那时候,看着家里的花盆,我就想把这盆和那盆的植物嫁接起来,我很想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我那时候还喜欢看植物学,对植物的向光性等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一直到青年时代,我还对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培育很感兴趣。我不知道,假设我那时没有患病,是不是会成为农学院的学生。我想也许会的,因为我喜欢,我感兴趣。 该说第三个原因了,我从童年患病,没有进过小学中学的大门,但是我自己并没有放弃学习。从少女时代,我就开始努力自学,我学着读书写字写信写日记。再后来我就自学了外语。我还记得七十年代末,我订了一份pekingreview,我坚持每天读那份周报,有一次我读了一篇介绍tokyouniversityofagriculture的文章,里面讲的是水稻研究的事。此前,我记不住agriculture这个词,而读了这篇文章,东京农业大学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今天来到山东农业大学,就让我想起了那时学习的情景。所以,我来这里也是为了agriculture这个词的一种记忆。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