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72672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摘 要】 2023年是中华民族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党和相关的扶贫单位、扶贫干部都承当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既需要鼓足干劲、一鼓作气地完成剩余脱贫攻坚的任务,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又要加强扶贫政策的持续性,稳固前期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防止已脱贫群众返贫。脱贫摘帽不是钟点,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共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为了维持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人民群众自食其力的能力,需要逐渐转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关键词】 贫困群众 脱贫 内生动力一、当前脱贫

2、攻坚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成绩,中国式扶贫不仅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为世界扶贫工作提供十分珍贵的经验。虽然我们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有局部地区、局部家庭没有脱贫摘帽,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至2023年以来,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资源攻克贫困,数万名扶贫驻村干部主动奔向脱贫攻坚前线,不辞辛苦、不舍昼夜的工作,为我国扶贫事业做出巨大奉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到史上最低,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随着贫困地区的快速开展,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

3、改善,过去长期存在的出行、用电、上学、看病、通信等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幸福感鲜明增强,对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二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仍有局部地区、局部家庭没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虽然从数量上看较少,全国仅有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未脱贫,但后期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从结构上看,剩余的贫困户大多生活在自然环境差、经济不兴旺的深度贫困地区;从群体分布上看,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局部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和长期生病的人,劳动能力弱;从脱贫目标上看,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相对容易,但要实现“三保障难度较大。三脱贫内生动力缺乏大多数贫困地区

4、的贫困人口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对生活没有目标规划,祖祖辈辈都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想过要通过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的生活状态。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但由于文化低、见识少,对脱贫致富是有心无力,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由此可见,我国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缺乏,自我开展能力较弱,这不利于我国脱贫成果的稳固和剩余脱贫任务的完成。二、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缺乏的原因一“等靠要思想严重当前的扶贫工作中局部贫困户出现“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局部贫困户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党和国家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脱贫致富是政府交给

5、扶贫干部的任务,和他们没有关系,对于扶贫政策和扶贫工程置之不理。甚至局部贫困户觉得被评为贫困户是件好事情,什么事情都可依赖扶贫驻村干部,而且可以在政策上得到补贴和优惠,不愿意脱贫。二摆脱贫困的能力较弱每个人都向往过上美好生活,大多数贫困户在主观意识上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艰巨奋斗来脱贫致富,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乏技术指导,他们对于脱贫致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大多接受教育少,对外界的认知、适应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差,虽然他们有一颗热爱生活、不甘贫穷的心,但由于自然环境差、资金和技术缺乏等因素导致他们摆脱贫困的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开启脱贫致富之路。三外在扶贫不够精准辩证唯物法认为,内因是

6、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关系。不管是贫困地区还是贫困群众,之所有贫困,之所有困难,是因为某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要完全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实现脱贫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獨特的制度优势,举全国全党全社会之力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但是,扶贫工作正如中医治病一样,要坚持标本兼治,扶贫只有扶到根上,扶到关键的点上,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内外合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三、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一深化扶志摆脱精神贫困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扶贫的主要对象是贫困群众,所以整个扶贫过程都需要贫困群众的积

7、极参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但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扶贫干部火急火燎,贫困群众不慌不忙,扶贫干部废寝忘食,贫困群众冷眼旁观。可怕的精神贫穷使得扶贫路程更加艰辛,所以,扶贫干部要转变思维方式,紧靠单方面的物质帮扶可能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只有增强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得美好生活,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完美蜕变。增强脱贫信心和志气。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谓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尽管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开展落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例如地广人稀、

8、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扶贫干部不可能一直留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身边无止境的帮扶,外在的帮扶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只有贫困群众斗志昂扬、鼓足干劲向前冲,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扶贫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贫困群众的需求,更要重视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毅力。扶贫干部要充分利用自身及相关资源,开掘各个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现各个贫困群众的特殊才能,引导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明白贫困是又多重原因造成的,并不能代表个人能力有问题,只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二深化扶智摆脱能力贫困文化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是改变贫困人口命

9、运,阻断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无知、迂腐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开展,因此,扶贫工作万万不能无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要让孩子和家长都明白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硬道理。首先,转变家长和孩子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摒弃读书无用论观点,正确认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剧烈的社会中,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唯有通过刻苦读书才能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有时机摆脱贫困,过上自己想过的美好生活。其次,要保障贫困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时机,积极开展贫困学生帮扶工程,为困难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助学资金等,改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收优质的知识教育。技能培训,提高自我开展能力。所谓“授之

10、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贫困户提供简单的物质资金帮助不如教会他们一项谋生技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谋生存、求开展。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技能培训的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户意愿,要尽量让每个有意愿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都可免费参与培训,且学习到的技能能实实在在的为贫困户带去帮助。此外,培训方式要多元化,既有集中培训又有分散指导,既可以线上学习也可以线下学习,要以简单、便捷的培训方式让参训人员有时间学,且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了激发贫困地区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热情,扶贫干部及相关单位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调动贫困群众学习

11、技能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赛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三倡导参与式扶贫培育内生动力产业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开展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的选择既要找准各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贫困户在产业开展中有所收获。开展产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从短期看见效不明显,扶贫干部在选择开展产业的时一定要争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是产业开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产业的开展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才能持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但是,大局部贫困人口不懂养殖或种植技术,组建产业扶贫技术專家组,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12、,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术培训,切实提升产业扶贫技术支撑保障水平。除此之外,扶贫人员需要开展产销对接,通过企业、超市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优质农产品进得了消费市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就业脱贫,引导群众劳动致富。就业可以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一方面,扶贫企业可以与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开展劳务协作,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通过积极开展扶贫车间、社区手工作坊等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大量就近就业的时机,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也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收入,带动当地产业经济的开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科学合理的扶贫公益岗位,根据各个贫困地区

13、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岗,例如保洁员、护林员、劝导岗位人员等,让局部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在劳动中提高收入,增强自信,激发内生动力。【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8.2 杨洪能,陈孝凯.论激发内生动力与脱贫摘帽奋斗目标的实现J.凯里学院学报,2023,3801:37-39.3 安树宝.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J.奋斗,202306:25.4 曾瑞雪,张鹏,陆鸿通,龚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思想现状及激发内生动力的对策J.江西农业,202302:135.5 韩艳玲.习近平关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3002:1-5.基金工程:本文为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2023年度校院级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批准号:CQDX2023B105。作者简介:张连花1992-,女,汉族,重庆市忠县人,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管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