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叙事中的隐喻艺术浅谈叙事中的隐喻艺术 摘要:隐喻艺术,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理论,从思维的角度对艺术作品展开研究。通过已知的某一对象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隐含另一对象相似属性,隐喻思维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隐喻即思维,艺术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者用隐喻进行思维的过程。在叙事中研究隐喻艺术思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键词:叙事;隐喻;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10-01 艺术与表现的关系,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关系。艺术把世界再现给我们,其中饱含表现性属性:艺术显示给我们一些事件,并使之包裹在人类感情中;艺术使这个世界在感情
2、上可以为我们所触及,在方式上常常是清楚而明白的;艺术为我们展示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带有明显或突出的人类品性。以隐喻的方式讲,艺术为我们把世界人性化了,即以人类可以接触的方式,艺术为我们再现了事情,使我们能够以感情的方式探索世界,同时探索感情的轮廓以及可能的状态。一、隐喻艺术的本质与特征“隐喻”(metapho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其中“meta”指“过来”,“phora”指“携带”,二者合在一起具有“转化”、“带来”的意思,即强调由一种东西过渡、转出或施加于另一种东西的结果。通过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的。从语言系统与外部现实世界的关系看,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不
3、是所谓真实的现实,而只是通过语言折射出的现实。从语言系统内部来看,任何一个语言符号在理论上都可以代替另一个符号,所以隐喻不仅仅是文学语言的特征,而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可以说,隐喻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思维方式之一,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中包含多种思维方法。就隐喻艺术而言,比较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方法和隐喻思维方法共同构成了隐喻思维方式的内在因素。这三种类似的思维方法贯穿于隐喻艺术思维的始终,决定着其它方法的走向,是隐喻艺术思维的基础。艺术的外在本质是整体,艺术的内在本质是隐喻,而内在的隐喻又是通过外在的整体形式得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说艺术是隐喻的。那么,隐喻艺术思维的关键在于把完整的表现转化
4、为审美的意象。既然隐喻艺术思维的潜在因素是隐喻思维方式,它的显在因素是想象(联想)、意象和象征。从隐喻艺术思维的整个流程来看,想象和联想起着审美化提升的关键作用。意象与意象的结合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意象与意象的联结,以及意象与意象的融合;在联结方式中,联想的作用较大,而在融合方式中,想象更为重要。同时,意象的联结或融合便形成了象征;意象是象征的基础,而象征由诸多意象组成。隐喻艺术思维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一)情感性。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靠情感打动接受者的,而不是靠所谓的目的。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特点在于让作品有力量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就是给它赋予这种力量的东西。因此,艺术隐喻就
5、是情感把握下的形式。(二)整体性。就艺术而言,隐喻的价值在于其过程和整体。“意”与“象”在情感的作用下,形成“意象”,共同构建艺术的思维流程,从而最终体现艺术的隐喻价值。隐喻艺术的思维是整体性的,还因为它本身作为一个思维流程,对于事物的表现或描述是从系统出发的,艺术不是对世界的简单还原,更是对世界的隐喻性构造,因而要求艺术隐喻必须在思维上保持连续性。(三)象征性。象征是艺术的终极形态,也是艺术思维的始终,艺术的最根本的内在与外在特征都是象征。象征是艺术思维的脉搏,是艺术思维的流动,是艺术的整体显现。艺术象征不仅是一种技术或者技巧,它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表达情感世界的巧妙思维,是一
6、种摆脱直接、走向隐喻的机制。因此,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作为艺术实现其隐喻价值的必然途径,它有着其它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四)启发性。和科学相比,隐喻在艺术中实际上是启发性的暗示。在文学中,隐喻有时会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时候,隐喻就犹如科学中的模型,它会直接给人以启发。此外,思维和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不同,它既不是直观展示概念,也不是直接展示客体,而是将情与理包含其中。因此,艺术不仅是展示,更是某种启发。挖掘艺术的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能感受到艺术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同门类的艺术有其不同的艺术思维方式。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的艺术价值一般主要通过情景、叙事、对话、描写、心理
7、、抒情想象、理趣等方式得以体现。下面就以隐喻艺术在文学叙事中的表现略作分析。二、隐喻艺术在文学叙事中的表现 隐喻是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使用已知替代未知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隐喻把不同的表象纳入相似的经验框架,从一个概念系统转移到另一个概念系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这种倾向尤为明显,文学叙事也不例外。通过前人研究发现,叙事基本上是隐喻的,乃至叙事者本身就是一个隐喻。由此可见,艺术叙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艺术隐喻的过程。在敘事过程中,喻本常常是不出现的,而只出现喻体。作者通过想象、意象、象征、虚拟、变形等隐喻手段,喻本只是作为一种形象展示,作为具体化了的喻本而出现,并在展示过程中,给人们留下联
8、想的空间,从而最终实现隐喻的揭示。具体表现出来,很多文学作品基本上是象征的,而非写实的。此外,在各种文体的叙述中,隐喻和转喻两者又相互影响和渗透,因此,就隐喻艺术而言,它本身也包括了转喻。在文学作品,例如小说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诗歌中,大部分基本上都是隐喻的;而散文通常表现为隐喻转喻并用。再者,就文学符号本身而论,它所组成的系统本身是象征性的,因此,不难得出结论,这些符号自然须得服从隐喻的要求。参考文献:1保罗利科.活的隐喻.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3朱玲.文学符号的审美文化阐释.安徽大学出版社.4张大松.科学思维的艺术:科学思维方法论.科学出版社.5支农.艺术语言的逻辑.中国文联出版社.作者简介:王楠(1977),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讲师,博士生在读,主要从事语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