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x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制定全省“十一五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形势,提出切合我省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广阔干部群众意志的开展目标、指导原那么和总体部署。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开展 (1)全省经济社会开展的新起点。“十五时期是x开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加快x开展新路,成功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的自然
2、灾害挑战,着力解决开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方案主要开展目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经济进入快速开展新阶段,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23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1.44倍。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根底地位更加坚实,城镇化进程加快。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开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出省主通道和省会到各设区市道路全部高速化。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价格总水平保持根本稳定。教科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
3、社会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开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欠兴旺省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23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既是“黄金开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央提出并开始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这些都为我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省根底设施日趋完善,开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积累了多年投入和开展能量,支撑经济持续较快开展的物
4、质根底增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广阔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开展的路子,积累了不少推动开展的重要经验,呈现出气顺、劲足、心齐、人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开展的生动局面,为我们今后又快又好开展提供了更为重要的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经济根底仍然比较薄弱,财政紧张的状况尚未根本缓解,群众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任务艰巨,影响开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综合起来看,“十
5、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开展。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x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能否又快又好开展,对实现x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全省上下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奋有为、励精图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开展起点开创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3)“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6、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立足科学开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x、绿色生态x、和谐平安x,提升开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x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根底。 科学开展观是指导开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必须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为此,全省上下必须切实做到: 坚持开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省经济欠兴旺的特
7、征明显。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关键在于开展;要实现x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开展。要始终坚持开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抓好开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开展不动摇,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正确开展思路不动摇。 坚持在开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开展。开展必须是科学开展。要进一步转变开展观念,创新开展模式,提高开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开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轨道,努力形成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的良性开展局面。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能
8、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和经济的竞争力;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致力于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开展能力的同时,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必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到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平安开展,实现可持续开展。 坚持用开展和改革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展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开展来解决,改革中的矛盾要靠深化改革去化解。要深入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
9、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经济开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去除制约经济社会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开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的潜能,加快富民兴赣进程。 坚持把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开展,加快开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开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
10、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我省开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要有更大作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2223年人均生产总值到达2022美元;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效劳业层次上升;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统筹城乡开展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化率提高到4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明显实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功能明显提高,各
11、类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到达新水平;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价格总水平根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平安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建设和谐平安x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揽“三农工作的宏大工程来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开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生产开展、
12、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加快开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不懈努力,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有较大转变,农村面貌有较明显改善,农民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实际效果,扎实稳步推进。 (6)加快开展现代农业。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
13、的思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严格执行根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商品粮基地建设水平,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固x粮食主产区地位。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是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开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建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在全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农业产业群。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与
14、农民之间长期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步伐。推广使用农业机械,鼓励开展农机互助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平安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7)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因地制宜搞好村镇建设规划,逐步解决乱建房屋和“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引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实施农村饮水平安工程
15、,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实现人畜别离,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快村庄和庭院的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强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推广,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8)加快开展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开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稳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消化乡村办学债务包袱,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效劳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效劳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村卫生所建设,根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农村方案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以“奖励、优惠、保障、
16、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方案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本实现播送电视“村村通,活泼农民文体生活。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根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加大扶贫开发扶持力度,根本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扶贫任务。因地制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固和开展滨湖地区移民建镇成果,缩小农村贫困人口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 (9)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村落社区建设、“文明村镇创立和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生态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