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73709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2023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 一、特征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底 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臵。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 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本钱、保证食品平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

2、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奉献率的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根底,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效劳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开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3、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开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 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效劳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开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

4、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开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开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效劳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开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开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 2把农业开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5、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

5、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总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6、农业开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可持续开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

6、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平安;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 3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开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二、作用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

7、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本钱,保证食品平安。 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4、农业效劳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效劳组织提供专门效劳。 5、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各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开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

8、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6、农业根底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开展后劲大为增强。 7、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大力开展旅游观光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优更美。 8、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开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9、农民生活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

9、,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制约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

10、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化滞后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第三产 5业发育滞后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 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开展,全国已有4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了妇女、儿童及老人。据有关资料,我国的妇女承当着60%的农活,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趋于弱化。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拟小,从而无法在

11、剧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我国农户约2亿个,除数量有限的国有农场和极少数农村实行规模经营外,根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特别是我国参加wto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规模农业的竞争压力。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农村,特别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局部仍然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粗放经营方式,广种薄收、超载过牧、乱砍滥伐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

12、开展的能力。 6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从农业资源角度看,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水土资源对农业开展的约束不断加剧,人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耕地、草地、林地、水资源分别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40%、14%和25%,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增加,下个世纪我国农业资源将迅速接近承载能力的上限。森林积蓄量、河川径流量我国人均为8.17和2424立方米,分别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1/4。根

13、据生态经济学观点,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它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开展的根本条件。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的肥土层,经济损失100亿元。 二是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7三是森林资源锐减。例如,因乱砍滥伐,海南热带雨林面积已由1956年的86.6万

14、公顷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2%。四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污染严重。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开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农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解决方法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开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根底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

15、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包括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针对我国农民素质低下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开展中等教育,引导农村教育与市场化接轨;2开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把农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打造 8中国特色的农民文化,加速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功能对农民的嵌入,强化农民的文化能力,塑造农民的现代性,以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 着力建立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验区和示范区。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科技开展的调整重点有: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和信息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