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74194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古诗十九首》的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十九首的精选篇古诗十九首篇一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赏析:一个妇女思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本篇可分作两局部:前六句为第一局部,后十句为第二局部。第一局部,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

2、的纲,总领下文。第二局部,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土,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随着时间的奔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比照。“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疑心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

3、淋漓尽致。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那么称古诗或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这里收集的古诗作者已佚。但它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长于抒情,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的艺术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乱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

4、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缓慢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气氛,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土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x,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

5、,当然也就相见无期。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外表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古诗十九首篇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

6、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

7、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假设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满于诗行间的叹

8、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衬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单独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

9、的强烈效果。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单独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土。他当然不能望见故土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

10、,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古诗十九首篇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赏析: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从那西

11、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清楚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

12、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那么无父,中那么无夫,下那么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气氛。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盘旋!第11页 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