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用社会力量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202223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到达85.4%,城乡统筹开展水平综合得分为79.1,两项指标连续几年位居全省第一,20222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过1202300元,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市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下面,我就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从认识、做法、成效三方面向大会作交流发言。 一、统一认识、营造气氛
2、,探索合力兴农新机制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党委政府和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充分调开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是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我市民营经济比较兴旺,各种社会力量蕴含着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实践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探索合力兴农的新机制。首先,社会力量反哺“三农是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根本方略、“两个趋向转换规律的根本判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根本方针。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作为沿海兴旺地区
3、,开展程度已到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以工哺农的重要阶段,顺时应势,反哺支持“三农开展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也是自身开展的内在要求。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广阔农村既是需要帮扶、加快开展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开展空间。新农村建设既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各种社会力量表达价值、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在当前资源趋紧、要素制约进一步凸现的情况下,利用农村土地、人力等资源,到农村开展产业、建立基地和拓展市场,是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获取新的开展空间、赢得机遇、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再次,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更是促进城乡融合的现实要求。长期形成的城乡
4、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农村的开展,大量的资源要素向城市流动积聚,使农村建设缺乏人、财、物等要素的有力支撑,致使城乡开展存在较大的落差。在统筹城乡开展方略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管理上给予农村支持倾斜,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实现一体化开展新格局。为此,在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深化认识的根底上,我们积极做好组织发开工作,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早在06年3月,市委、市政府就专题召开村企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恳谈会,邀请全市50位企业家代表共商新农村开展大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市长毛光烈对全市开展村企结对工作作出全面发动和部署
5、。此后我市每年召开共建座谈会,及时搞好总结交流,并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先后表彰了70多家优秀结对企业,利用报刊电视等各类媒体,加强对典型的宣传报道。由一批实力型企业和富于责任感的企业家向全社会发出建议,扩大社会影响面,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载体、丰富内涵,立足互促共进求长效。 (一)抓载体创新。村企结对是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2023年初开始,我市率先实施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5273家企业参与结对共建,结对覆盖率到达20230%,使民营企业成为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探索形成了以企带村型、经济参谋型、互利
6、合作型、基地带动型等多种结对方式。以村企结对工作为突破口,我市积极创新结对载体,不断开展壮大共建力量。202223年,组建成立了由182名农业、医疗、科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参谋团,下设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技科普等七个分团,专家定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各类技术指导和科技效劳,参谋团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智囊团。科协部门发挥各类协会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百会联百村的村会结对活动,各协会帮助结对村培育特色产业、培训实用人才、提供信息效劳,取得较好成效。司法系统着力构建“一村一律师的农村法律效劳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法律参谋制度,广阔律师在农村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处理各类涉法事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这项工作受到中央、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全市“一村一律师制度的覆盖率到达94%。市文明委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组织XX县区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目前,已结成共建对子1290对,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我市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共建载体,如XX县区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机关部门、XX县区文明单位与村结对,平原经济强镇、强村与山区欠兴旺村结对,以及千个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