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产业小镇申报材料【特色小镇详细申报材料】 文章:引领互联网经济快速开展.以城市互联网集聚区为依托创立特色小镇(产业型),大力培育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提升互联网核心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形成集聚规模.以特色产业小镇为依托创立特色小镇(应用型),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互联 中商产业研究院致力成为全国领先的特色小镇咨询效劳机构,帮助政府及企业进行特色小镇精准定位,为特色小镇申报指导、顶层设计咨询、规划方案设计、特色小镇培育及筛选、资源整合、融资对接、交流培训等提供效劳,已经累计为全国50多个特色小镇申报提供咨询效劳.特色小镇免费咨询热线:400-666-1917 为贯彻落实xxx省特
2、色行动方案(2023-2023年),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互联网经济集聚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思路和目标 1.1、概念和内涵 特色小镇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以互联网产业或特色应用为依托,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根底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开展空间平台.小镇注重大视野、新业态,突出开展特色主导产业,既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新型社区,也可成为“园中园、“镇中镇,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开展的新形式. 1.2、创立思路 特色小镇实行创立制,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为目标,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效劳链于一体的创业创
3、新生态系统,引领互联网经济快速开展.以城市互联网集聚区为依托创立特色小镇(产业型),大力培育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提升互联网核心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形成集聚规模.以特色产业小镇为依托创立特色小镇(应用型),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广泛应用. 1.3、总体目标 在全省范围开展互联网小镇创立工作,力争3年内创立特色小镇(产业型)2023个,创立特色小镇(应用型)50个,培育202300家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2、特色小镇
4、(产业型) 2.1、建设目标 力争3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1个以上规模超千亿元、2个规模超百亿元的互联网产业集聚小镇,培育5-2023家产值超2023亿的龙头企业、20230家互联网骨干企业和500家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 2.2、建设任务 1.打造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发挥现有互联网产业优势,推动互联网企业相对集中进入集聚小镇.重点布局开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协作的产业链,完整配套互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开展. 2.加快互联网企业引进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互联网龙头骨干企业落户,将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为骨干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
5、为支撑、中小微企业蓬勃开展的格局. 3.建设互联网创业创新平台.创立一批创业咖啡、创业学院、创新工场、虚拟众创等众创空间和载体,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训,推动创新成果向创业转换,孵化一批互联网创新型应用中小企业.推动互联网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等重大根底性公共创新平台,鼓励开放技术和资源,带动特色创客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4.开展特色新业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核心技术,培育开展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进特色新效劳、新应用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推动“互联网新业态形成. 5.完善产业开展配套效劳.制定互联网小
6、镇开展规划,完善出台扶植小镇创立的财政、国土、税收、人才、商事、审批等配套政策,建设创投基金、融资效劳、企业孵化、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简化企业投资程序,构建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根底网络等生活配套效劳的社区功能. 3、特色小镇(应用型) 3.1、建设目标 力争3年在全省范围内孵化培育500家互联网创新型应用中小企业,推动3000家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实现跨界融合,特色产业镇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社会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3.2、建设任务 1.推动互联网与特色产业融合.通过互联网与工业、农业、商业、物流、金融、旅游等特色产业镇跨界融合,加快组
7、织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云设计、云制造,开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o2o营销、在线效劳等互联网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带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开展.依托特色产业镇的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创新,加快在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社区效劳等民生领域应用,培育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业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形成特色镇. 3.推进互联网协同研发创新.推进应用小镇与省内外科研实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深入合作,开展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互联网融合创新平台,提高产品与效劳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培育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业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强
8、对主导产业的根底性、公共性技术研发的扶持,为特色产业镇企业提供低本钱、高速便捷的信息效劳,提升应用小镇创新能力与效率. 4.培育互联网中小微企业.依托小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互联网应用,建立互联网产业联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客提供工作场所、团队运营、资金扶持、产品推广等孵化效劳支撑.举办中小微企业特色培训班,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互联网平台,加快创新工程向孵化企业转化,培育壮大一批互联网小微企业和创新应用. 5.完善互联网根底设施.制定互联网小镇开展规划,完善出台扶植小镇创立的财政、国土、税收、人才、商事、审批等配套政策,建设创投基金、融资效劳、企业孵化、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简化企业投资
9、程序,构建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光网小镇,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入镇、百兆网络进户.加快小镇4g网络和高速wlan全覆盖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根底网络等生活配套效劳. 4、特色小镇创立程序 特色小镇实行创立制,创立期为3年.实行“宽进严定的原那么,按照“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的程序组织申报. 4.1、申报组织 1.申报主体 本方案所指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由特色小镇管理机构(如县、镇级人民政府或工业园区、高XX县区、保税区、旅游区日常管理机构等,下同)作为申报主体报送申报材料,经各地级以上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推荐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申报材料
10、. (1)xxx省特色小镇申报表; (2)xxx省特色小镇申请报告; (3)申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申报单位所在地政府出台或正在出台促进特色相关产业开展政策措施和资金扶持的有关文件; (5)相关辅助材料及其他需要详细说明的事项. 4.2、申报条件 1.特色小镇(产业型). (1)工作机制. 小镇所在地(市)、县(区)政府重视创立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小镇共同参与的创立领导工作机制. 小镇要有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所在地级以上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和日常管理机构,已有或正在组建负责小镇运营的专门效劳团队. (2)空间布局. 产业小镇具有相对集中
11、的互联网产业开展空间布局,原那么上要有明确的产业区域边界或在现有产业园区内划定特别功能区. 产业小镇规划建设面积一般不少于3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50亩(可酌情增减),互联网企业相对集中入驻. (3)产业根底. 互联网产业主导地位突出,大型互联网企业集聚,具有一定的产业开展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互联网产业开展速度较快,对所在地区的产业支撑、带动、示范作用较强. 产业小镇拥有3家以上互联网骨干企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或2023家以上互联网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骨干企业为主体、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的互联网产业体系. (4)应用工程. 以特色产业小镇为中心,辐射周边
12、或省内外其他相关地区,在“互联网制造、农业、金融、物流、商务、交通、政务、民生等各领域中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促进该领域开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 (5)研发创新. 小镇内2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有3个以上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创业咖啡、孵化器等创业创新效劳平台,2023家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领军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6)政策配套. 小镇所在地级以上市(区)政府已出台或已开始研究制定小镇创立总体规划,明确扶持小镇开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承诺按照省、市局部不低于1:1的比例用于互联网小镇创立工作. (7)根底效劳. 小镇交通便利,公共效劳、生活
13、配套根本设施完备,拥有3家以上创投基金、融资效劳、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进驻,可以提供专业性公共效劳.光纤接入到达20230m以上、4g信号、公共区域wlan热点全覆盖. 4.3、特色小镇(应用型) (1)工作机制. 小镇所在地(市)、县(区)政府重视创立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小镇共同参与的创立领导工作机制. 小镇要有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所在地级以上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和日常管理机构,已有或正在组建负责小镇运营的专门效劳团队. (2)空间布局. 小镇具有相对集中的主导产业开展空间布局,原那么上要有明确的产业区域边界或在现有产业园区内划定特别功能区.
14、珠三角地区应用小镇规划建设面积一般不少于3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50亩;粤东西北地区应用小镇规划建设面积一般不少于2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不少于20230亩(面积可酌情增减). (3)产业根底. 产业根底扎实.应用小镇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根底,主导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开展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小镇主导产业集聚、优势突出,拥有3家以上从事或应用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效劳的企业,30%以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渗透,利用互联网开展生产、营销、管理和效劳. (4)应用工程. 以应用小镇为中心,辐射至应用小镇所在地市及省内其他相关地区,在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社区效劳等民生
15、领域实施了特色示范工程,对区域内特色应用开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 (5)研发创新. 应用小镇内30%以上的传统企业建立互联网研发或it部,有1个以上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创业咖啡、孵化器等创业创新效劳平台,已有3家以上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实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6)政策配套. 小镇所在地级以上市(区)政府已出台或已开始研究制定小镇创立总体规划,明确扶持小镇开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承诺按照省、市局部不低于1:1的比例用于互联网小镇创立工作. (7)根底设施. 小镇交通便利,公共效劳、生活配套根本设施完备,拥有3家以上创投基金、融资效劳、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进驻,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