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75063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开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编辑。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与该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开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及与人口总量变化相关联。但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2、、经济开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作用,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劳动力过剩。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到非农产业,流向收入水平高或预期收入高的部门。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四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渠道。从1998年到2023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并于2023年到达1.468亿人。二是农民向城镇

3、转移。我国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开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有效地吸引了局部农民向城镇转移。2023年,我国城镇人口已到达5.77亿。三是农村异地转移和跨区域流动。随着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放开,局部农民纷纷外出就业,劳务经济得到迅速开展。四是农业产业化拓展了农业就业空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吸引农民由产中向产前、产后转移,解决了局部农村劳动力的出路。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特征 (一)流向分布:省内城市和东北沿海经济兴旺地区 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兴旺地区的高额工资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222

4、3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调查显示,2023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有41.2%的人在省内城市打工,其中在省城打工的占19.6%,在省内其他城市打工的占21.6%。此外,分别有20.9%、11.6%和11.9%的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打工。与2023年相比,到环渤海地区打工的人员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到长三角地区、闽东南地区打工的人员比重分别下降了1.9和1.0个百分点。 (二)行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外出务工劳动力受文化水平和技能的限制,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所需技术不高、投资少、风险少,比较适合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耐劳的农村打工者。2023年农村外出

5、务工人员从业较为集中的行业及其所占比重分别为:建筑施工业16.3%、电子电器业13.5%、制衣制鞋业11.7%、住宿餐饮业9.4%,在以上四个行业就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重为50.9%。除上述行业外,2023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比重较高的行业还有:机械制造业6.2%、商务效劳业6%、食品制造业4.9%、交通运输业4.3%、居民效劳业4%等。 (三)就业途径:亲友介绍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效劳业调查中心202223年的一项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所找到的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

6、%,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的占2023.51%。另外,还有局部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或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四)务工模式: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 长期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大概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摆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益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根据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的调查,常年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18.1%,其中东部

7、的劳动力转移率最高(为23.55%)。这说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5.29%,经济开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为4.71%),而西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高(为6.61%),外出劳动力中的三分之一已经实现了举家外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五)开展规模。外出务工队伍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村剩

8、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就业压力迅速增大,这些都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的直接动因。近几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外出从业时间不断增加。根据国务院研究室2023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目前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顶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外,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开展,也对劳动力将持续产生较大需求,对农民外出务工产生巨大拉力。我国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巨大推力;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也对农民进程就业具有巨大引力。这预示着农民工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