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德育体系的思考 在我国处于改革开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充分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它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中审视当前德育现状,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德育体系,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位德育工作者和德育研究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新时期德育体系的必要性传统与现代:德育价值导向的冲突当前我国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由方案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转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人们原有的价值体
2、系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方案经济相适应的依附观念、平均观念、螺丝钉观念正在让位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乐道思想、自给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创业意识、开拓进取意识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正被开放意识、协调意识、全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必然会打破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由一元走向多元,各种价值观交错并存,既有与社会主义要求相一致的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念,又有与社会主义要求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
3、的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念,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混杂、相互冲突的现状必将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科学的价值观承担着引导社会沿着符合人类开展规律的方向开展,为人类生活提供最终意义和终极关心的责任。因此新时期呼唤我们整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德育价值体系。个体与集体:德育目标取向的矛盾和谐社会的开展,对作为个体的人越来越重视,尊重人的个体价值,重视人的个体需要,促进人的个体开展,那么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关系成为当前德育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倡导集体主义,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以社会本位为主,较多表达了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内容注重和推崇社会价值,强调社会利益和个
4、体义务,无视了个人价值和个人隐私。导致道德教育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只讲方向性,不讲可能性。如果将此推向一个极端而完全无视个人的存在,无视个性的开展,超越脱离了现实的历史条件。这样的德育恰恰违背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那么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开展。同时造成德育秩序混乱,导致德育目标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到了大学才讲怎样做人。这样,德育目标容易出现“虚高和“错位现象。因此德育目标取向需要回归到个 体生活,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思想开展规律和现实社会实际,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5、单一与丰富:德育内容选择的缺失一直以来,我国的德育内容过于单一,政治教育“一统天下,德育内容单调乏味,即便现在德育内容涵盖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等内容,但仍无视饱含生命意义和个体价值的德育内容,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内容需要充盈丰富。第一,需要充盈规那么教育,现代市场经济急需道德规那么教育,我们应该把遵纪守法、老实守信、公平公正、文明交易、照章纳税等纳入德育内容体系,以弥补我国建立在小农经济、方案经济根底上的传统道德的缺乏。第二,需要充盈责任教育,现代独生子女是被父母和长辈捧在手掌心中长大的,他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不强,需要注重开展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造新生活的道德品质。第三
6、,需要充盈科技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科技价值观,让他们看到科技既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也带来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核威胁等负面影响,促使其正确理解和对待科学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四,需要充盈心理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生命教育,让他们热爱生命,以顽强的毅力和精神坚持生命的活力与理想,坚持生命的追求,让他们尊重他人生命,敬畏一切生命,培养人与其它生命和谐成长的精神。崇高与平凡:德育主体差异的漠视长期以来,我国德育推崇的是一种“圣人道德,无视了德育主体的差异性,不切实际地要求人们“大公无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只
7、讲奉献不讲索取、“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以及遇到危险要挺身而出等等。这种用道德理想或者离实际太远的道德标准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难以得到内心的有效认同,也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德育不能一个模式、一套内容,应该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开展水平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实事求是地提出不同的要求,形成多层次的德育内容体系结构,做到有的放矢,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我们提倡学雷锋,但不要求人人都做雷锋;我们提倡乐于助人,但不要求人人助人为乐;我们提倡大公无私,但不要求人人公而忘私因此德育要正确处理崇高与平凡的关系,也就说对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道德底线,普通公民和公
8、众人物应有不同道德评价标准,但任何人都不能突破普通公民的道德底线,也就说每个人必须遵守最起码的道德准那么。我们只有对德育的起点进行重新定位,使德育回归到人性的根底,才能让每个受教育者的德性得到和谐开展。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新时期德育体系的策略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开展科学开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德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善于处理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我们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环境和德育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新时期德育体系,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德育的支撑、
9、动力和纽带作用。重构和谐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航灯,确定科学的德育目标是德育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重要方面,构建新时期德育体系必须重构和谐的德育目标。第一,和谐德育目标的重构要有大德育视野,将它放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大框架来思考,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和谐的人,到达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人与社会和谐开展和人与人和谐开展。第二,和谐德育目标的重构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开展水平与规律,考虑人的个体差异性和人的道德境界的渐进性,改变以往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神圣化的特征,分层次、分阶段地制定德育目标。同时把对全体学生的根本道德要求同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的道德追求区分开来,把广泛性与个别性区别开来,让学生理解不同层次
10、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要求,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在反复思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价值目标。第三,和谐德育目标的重构既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又要考虑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吸收国外先进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整合。第四、和谐德育目标的重构要将弘扬和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四有公民,引导学生从做一个合格的人到做一个优秀的人,不断升华人生境界。重建和谐的德育内容为适应社会开展及全球化的趋势,和谐德育内容的重构必须与时俱进,做好创新与扩展。第一、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与纪律教育、国情教育以及艰苦奋斗
11、、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等作为德育的根本内容。第二,把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融合进德育内容体系,密切关注人的个体价值,满足人的个性开展和全面开展需要。第三,增加全球意识和全球道德教育,吸收当今世界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要把人道主义、科技道德、生态道德、全球观念等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一般行为标准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德育内容。第四,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也应成为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充实、更新、延伸德育内容,让德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德育实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