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文艺事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开展机遇,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展增长势头迅猛。戏曲,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一局部,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关键词】戏曲艺术;黑土评剧;希望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2)05-0024-02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伴随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我国戏曲事业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院团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
2、大的成绩,戏曲艺术的振兴曙光重现。笔者将站在评剧的视角,以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为例,回忆评剧的历史,述说评剧的现在,展望评剧的未来。一、评剧的起源和黑土评剧的沿革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1910年前后形成于河北唐山,(1910-1923)被称为唐山落子;开展于沈阳(1923-1935)被称为奉天落子;1935年始称评剧。评剧普及华北、东北、京津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根底。在一百多年的开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评剧表演艺术家,如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白派创始人白玉霜、“新派创始人新凤霞等。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玉堂春、花为媒等,经典唱段流传至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该剧种在特定的
3、历史时期曾为普及普通话的传播做出一定奉献。黑龙江省是北部地区评剧开展的中心,评剧虽然发源于河北,但是真正开展在东北黑龙江,很多早期艺人纷纷在黑龙江省演出后取道去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海参崴等地演出,把评剧艺术带到海外。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创作的评剧代表剧目杨三姐告状就是1919年在黑龙江省评剧院松花江剧场(原名新舞台)首演的。评剧创始人之一的张凤楼(老葡萄红),评剧小生创始人倪俊声等人就一直工作在黑龙江省。正是这些评剧名家留下的足迹以及评剧的形式活泼、通俗易懂、表现生活气息浓厚,善于反映当代人民生活的艺术特点,培养了大量的城市和乡村的观众,使评剧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北方最主要的剧种之一。文革前,黑
4、龙江省最多时有62个评剧院团,位居我国一个省同一个剧种拥有量第一,而哈尔滨市就有市评、省评两个院团,可见在当时评剧是何等的繁荣和观众对评剧的喜爱程度。历史证明,黑龙江省是评剧开展的沃土,事实也证明,黑土地需要评剧,黑土评剧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改革开放前全国除西藏没有评剧院团外,其他省市均有评剧院团,改革开放后,各种文艺形式的出现和电视电影的冲击,黑龙江省评剧院团开始减少。目前,黑龙江省叫评剧院团的缺乏十家,且也不从事评剧专业了,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已成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较完整的评剧专业院团。可以说,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就是黑土评剧的一面旗帜。二、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的历史及根本概况黑龙江省评
5、剧艺术中心(原黑龙江省评剧院)成立于1948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省级表演艺术团体之一,也是全国评剧界唯一的省级院团。建院伊始,剧院就坚持以编演现代戏为主,充分发挥评剧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上演的第一部戏就是刘胡兰。在创作、改编、整理、移植的400余部剧目中,现代戏剧目达264部,占62.5%,原创剧目104部,占26%。其中,花木兰被文化部向全国推荐;跃进之花被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戏剧院团移植演出;烈火丹心当时全省所有文艺院团均上演;泪美人被全国许多剧种和剧院(团)移植演出;半江清澈半江红被移植成歌剧,剧本被翻译成日文发表;双合剑、叛逆的皇妃、苏宁等剧目被介绍到世界数十个国家等等。多
6、年来,黑龙江省评剧院20余部剧目和演职人员获近百项国家级奖项,马惠民、王向阳分别获得第十届、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不仅在评剧开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剧院赢来了满园春色。目前,王向阳已成为中国评剧界新的领军人物,这使得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在中国评剧界不仅有着广泛的影响,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宣传黑龙江,展示黑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奉献。同时,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申报的评剧也以其历史悠久,地域特色,突出黑龙江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在观众中有着重要影响等特点,成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向阳为评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对黑龙江省评剧事业的保护、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三、
7、黑龙江省评剧的开展短板和困局分析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今的评剧开展状况还是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和困局的。各类文化环境的变迁,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审美情趣的多元化,观众的分流,给评剧,包括其他剧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评剧市场持续低迷,评剧人才的严重流失,都在制约着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开展。对于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而言,阻碍开展的短板也不容小觑。首先是根底设施建设不达标,硬件不齐全。我们的剧场年久失修,排练场简陋,设备陈旧落后,乐器老化、服装老化,灯光音响有待更新,我们亟待维修剧场,以便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练功和观剧场所。第二是人才匮乏。“推动社会主义大开展大繁荣,队伍是根底,人才是关键。一个院团能否开展,
8、人才是支撑,一出戏能否成功人才是关键。结合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的实际情况来看,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如编剧、导演、音乐伴奏人员以及舞美美工、大小道具制作与管理、舞台装置人员的稀缺等等。我们的演员行当不齐全,而且也没有形成较完善的奖励鼓励制度,有些人还有吃大锅饭、等靠要的思想,这些都制约了评剧文化的开展。第三是文化产业模式比拟单一,同时缺乏精品力作。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多样化、市场化,消费方式科技化和现代化,舞台表演艺术在以往文化消费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影视、网络、音像制品等消费方式扩展。而且,评剧的观众消费群体,绝大多数来自老城区的边缘相对经济落后、收入低的人和农村群众,买票看戏
9、是他们难以承受的消费。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喜欢评剧,但是买票看戏的人却不多。而中心在“送欢笑到基层等公益演出活动中,因为观众不用买票以及我们因地制宜地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演出时可谓好评如潮,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比照。我们在“驻场演出系列活动中,本着“文化惠民的宗旨,推出惠民票价5元一张,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为了培养大量的固定的观众,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另外,我们还要在多出精品力作上面下功夫。我们目前创作的作品,能被称之为“精品的不多。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我们文艺事业的开展与繁荣离不开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个载体。
10、“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开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脱离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不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必须打造贴近百姓生活而且是百姓期盼的剧目,才能赢得市场和观众,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四、寻求解决之道及黑土评剧未来开展方向(一)扬长避短,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短板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历史地看,自组建以来,就是特定历史时期形象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有力喉舌,在缺乏播送电视群众媒体的年代里,其历史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行业不能比拟和替代的,其公益性也是众所周知的,具有文化根底作用和很强的文化舆论导向功
11、能和示范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发挥我们的长项,弥补经济效益低的短板,多出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鼓励、创新的运营管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大开展大繁荣,队伍是根底,人才是关键。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今后促进评剧艺术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措施。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通过演出剧目主创人员的竞争来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建立人才鼓励机制。继续采取
12、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逐渐形成各门类艺术人才齐备的合理局面。继续做好对发现的艺术人才和年轻的主创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支持优秀业务人员参加省内、国内赛事等等。(三)抓住机遇,开拓市场,打造更多精品剧目,多种形式传播评剧艺术应该方案开发评剧的一系列相关文化产业链:如评剧电影、评剧动漫、评剧专场、评剧票友会等工程,有条件的话向社会提供体验戏曲化装、服装、摄影等效劳工程,力求文化产业多元化。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送欢笑到基层等惠民演出。评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和积累,不断去开拓视野,寻求创新,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要发扬潜心创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恪守自己的艺术良知,用情、用心、用功去创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社会职责贯注在剧目里,以更多优秀的作品留下时代光辉的印记,展现评剧文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比自然之春更值得期待的,是一个加快社会改革的春天,一个创新开展的春天。时序更替,总会留下奋斗的足迹;新绿复萌,总会带来无限的希翼。评剧艺术只是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文化的大开展大繁荣还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作为一名评剧文艺工作者,有理由相信,评剧事业正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相信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黑土评剧一定会在改革、开展、创新的道路上健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