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全覆盖的思考 推进审计全覆盖,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中存在现实困境:认识上出现偏差,思路视野还不开阔;执行上缺乏强制性;审计中操作性不强,监督全面,但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力量及人员能力上的缺乏,制约着全覆盖的实施。结合实际,笔者从基层审计机关的视角,认为实现审计全覆盖需要突出重点和关键,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从摸清审计情况入手,为全覆盖提供决策依据 一是收集资料数据。摸清被审计单位底数,掌握审计对象信息,不仅要注重收集整理审计对象等外部单位提供的数据,还要充分利用审计机关内部资料,如:审计机关在历年审计中积累的包括审计信息、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统计报表等资料、数据。二是整理
2、分类审计数据。通过对获取的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经济性质、规模、预算级次等标准,将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设定不同的动态管理层级,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和日常数据分析等功能,摸清哪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管理领域还存在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分析审计监督已覆盖领域审计间隔的合理性。从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二、从强化审计管理入手,为全覆盖提供根底支持 首先,应创新立项机制,提高方案立项的统筹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为审计立项建言献策。将年度方案和中长期战略方案相结合,制定全覆盖方案,
3、严格按方案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其次,审计机关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开展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审计的重点问题,分清轻重缓急,对重要审计事项和相对重点资金,应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审计方案目标。 三、从整合审计资源入手,为全覆盖提供力量保证 实现审计全覆盖,力量缺乏是一个重要的约束瓶颈,要很好地整合审计资源。一是整合工程资源。一方面,要以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平台,继续加大对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开展的各业务领域审计工程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整合审计机关的审计工程资源,使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方向一致,形成合力。二是立足内部挖掘促效率。通过科学配置
4、资源,完善鼓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尝试建立模拟审计实验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此外,提高审计机关的装备水平,用现代科技把审计人员武装起来。三是尝试业务外包拓新路。尝试创新审计业务拓展方式,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此外,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对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借助专家团队予以解决;对关乎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尝试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四、从创新审计方式入手,为全覆盖提供工具抓手 首先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对投资工程实施跟踪审计,从工程的立项(工程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批复开始到规划设计、工程概预算、土地使用证、招投标、施工合同及施工报告等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对工程资金涉及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采购等单位进行严格审计。及时交流信息,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其次加大经责审计与预算执行相结合力度。每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前,了解该年度需要审计的经济责任工程,统筹安排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相互配合,制定好经济责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方案。在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审计建议可以相互汇总,共享审计成果。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