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措施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 策措施 202223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必须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针对这些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政策措施。除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外,在就业方面出台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措施,调整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保企业来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把扩
2、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鼓励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效劳业,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开展,把增加就业岗位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持就业局势根本稳定。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造成的影响1.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202223年2023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2223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1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
3、约15以上、2022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1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 2.就业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劳动者权益受损情况增多。随着局部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困难,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以其他裁员方式躲避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社会贫困问题逐步加重。迄今为止,受影响的主要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他们主要是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就业时很多没有劳
4、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金融危机后,他们更难找到工作,又失不起业,会因此而陷入长期贫困和就业缺乏保障的状况。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202223年的就业形势 从供应来看,新增非农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二是失业人员。眼下正值202223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顶峰期,与往年相比,全球性经济危机使这些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2202223年中国有毕业生62023万,加上202223年尚未就业或需二次就业的毕业生,中国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多达800万以上。3同时约有有3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4按目前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30万人。按照目
5、前5.3的调查失业率推算,那么失业人数达1600多万。新增非农就业需求总量合计约26003400万人。即使假定约700万的农村劳动力不向城镇转移就业,也有大约20222700万的城镇劳动力供应。5 从需求看,按目前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新增就业0.12023个百分点(或85万人左右)估算,假设202223年gdp增长7%9%,那么带动新增就业800202300万人。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200万-1900万人。失业率将可能攀升到6.3。1 (三)中国政府采取的稳定就业的措施1.就业岗位的措施 首先,在202223年之内,可以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
6、险的费率,减轻困难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其次,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202223年之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效劳外包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12.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首先,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20222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根本养老金。 其次,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确保202223年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首先,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
7、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效劳西部方案、“大学生到村任职等方案,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工程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1 其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效劳。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效劳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效劳。 4.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首先,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其次,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效劳。 上述政策措施
8、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缺乏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开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开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乱,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
9、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开展。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普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2、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开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
10、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开展。 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开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开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
11、,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a.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篡改侵华史,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那么。否认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而且关系到中日友好合作的前途,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用确凿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对待过去那段历史,这是中日关系中重大原那么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有关方面在这次教科书上始终未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b“满洲建国
12、之碑“事件c.关于日台关系的问题 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是中日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政府认为日本政府应该遵循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早已确认的根本原那么,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行经.日本利用其企业的雄厚资金和技术力量,深入台湾各个主要领域,实行大规模合作和兼并,并逐步增强日本企业对台湾的经济控制,日台之间经济,政治关系密切,助长了日本右翼进一步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开展. 3、日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b.钓鱼岛问题c.中日贸易问题d.台湾问题 4、日关系开展展望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世纪的
13、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世纪,开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导,从年到年,中国先后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与开展中国家根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参加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效劳领域;中国那么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开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中日两国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和经济合作在两国官民并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开展,希望日本方面不说不做有损与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言行,按照,的精神以及“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原那么来行事,从长远的角度和广度来考虑和开展中日关系在维护亚洲和平,稳定,繁荣的大目标下,求同存异,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商合作,在平等互利的根底上进一步加深中日经济与技术合作,促使亚太经济合作,经过双方努力,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将会继续扩大,有利于两国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