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范文例如 这两天再看周志建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很好看,一天就看了大半。作者的真实很感染人,就如同他做叙事,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去陪伴。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真实。这份真实不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完美,而是坦然揭开自己,完整呈现的那种真实,真实是一个呈现的过程,不只是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想真实,但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袒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表现希望好的,遮盖不好的,这就不是真实。一个人能完全展开,他一定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接受那些不完美,接受那些不着调,接受自己的不同常理,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和世间的一切安排。这个需要修炼。只要能坦然面对接受,缺点就不是缺点
2、,而是个性。 讲自己的故事具有疗愈作用我也深有体会,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故事,并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跳脱出去了,通过回溯过往,看到自己“卡住的某一局部,把他们认领回来。认领这个词真是太棒了,让人浮想联翩。不再追求完美的那个我,而去努力做好完整的人。 只看过这一本叙事的书,我现在有个大大的疑惑。往往我们感觉差的时候,都带有太多负面情绪。我们被这些乌云困住,好似在脑袋上扣上塑料袋,我们只顾解决眼前的窒息,根本没有能力摆脱内心的恐惧。更进一步的想,大多数人只知当下的烦恼,是没有能力辨识内心潜藏的恐惧和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的故事,好似更多是发泄,真的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写上面这一句我突然犹豫了,如果对
3、方是一个不评价、不建议、完全包容接受你的人呢。如果是一个可以吃进你所有情绪的人,那当然是一种疗愈。我们没被疗愈,有时候被激怒,是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听进去。他耳朵听,可脑子一直在做判断,一直想给你什么建议,他没有体会到你的委屈,你的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一个听者,只能是二次受伤。 我真不是一个好的听者。听别人说自己的事情,我常常是边听边在判断,他遇到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该给他什么建议。其实,说话的人最想要的不是建议,是陪伴,是你能听懂他的难过,了解他的情绪,然后和他在一起面对。 那么我为什么那么想给人建议呢。是想借着建议表达我自己聪明和独特吗。好似是有点。我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听别人讲负面的情绪事情呢
4、。我好害怕那些会传染到我,我好害怕那种伤心无助的感觉。那会让我立刻有一种同感心,想到自己很多难过无助的时刻。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自己,所以在她有苗头的时候,我就立刻躲开。通过给别人建议,让自己有把控事情的平安感。 “你没有方法给别人你没有的。诉苦的人想要的平安和温暖,我自己没有,只能靠着建议逃脱。 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这种内心的力量。想要有一种深海般不惊波澜的吸纳,你必须先对自己深海般的发现和接纳。 身体里那些被压抑隐藏的需要和情绪,常年在一个不见光的阴湿的角落,发酵腐烂。你得把他们挖出来,翻到面上,暴晒。这样的土壤更肥沃。你完全有能力把腐烂的水果变成甘甜清洌的美酒。感谢
5、那些生命力那些林林总总的沙子吧,他们是上帝放在你身体里的珍珠。这些“短最终会成为你最骄傲的“长。 前一段看了很多自我完善的书,我隐隐约约有个不解,这些智慧让人完善,完善似乎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妈妈是好的,怎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可是,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人都不同,人人都独特。既然那么独特怎么会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框框呢。 这本书解开了我这个困惑。完善就是让你自然舒服的做自己。独特和完善似乎是一个表里关系,内心的完善是相对统一的,就是自由、平安、喜悦,它可以通过你独特的自我去表现。你可能是巧言的,可能是内敛的,可能是热情的,也可能是保守的,但内心都是舒服的。谁也不会说,我独特因为我内心拧巴。美好的特质有很多,你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更突出,那就是你的独特。敢于做自己不是独特,而是内心完善的需要。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