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科学开展观指导县市域经济开展以科学开展观指导县市域经济开展科学开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实际的开展道路和开展模式。开展县(市)域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开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市情,科学确定思路,突出开展重点,遵循开展规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工农、城乡、人与自然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一、全面把握市情,科学谋划开展思路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科学谋划市域经济开展思路。一是从全局的角度定位市域经济开展方向。坚持通观全局、把握大局,综合审视沱江地理区位、开展态势和人文特点,找准优势和缺乏,从区域经济体系的角度合理定位。沱江是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区位
2、优越,交通便捷,工业开展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在三峡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沱江开展优势突出,开展潜力巨大。我们立足湖北和三峡开展的大格局,努力把沱江建设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二是从全面开展的角度确定市域经济开展战略。在制定市域经济开展战略和开展思路时,把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考虑,统筹兼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开展,坚决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制定和实施“工业立市、工程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开展战略,切实做到经济开展、社会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有机统一。二、突出
3、工作重点,着力培育开展优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需要兼顾开展的各个方面,但是不能对各项工作平均使用力量。在统揽全局时,必须正确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开展重点,着力培育开展新优势。(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程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工业主导型经济强市。针对沱江过去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兴旺的实际,把工程建设特别是工业工程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工程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的开展强市富民。近两年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扶持工业工程建设,用于工业园区根底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配套。近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工程193个,其中已投产工程152个,在建工程41个,已完成投资32.
4、7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工程11个。今年元至10月,全市共申报重点建设工程101个,方案投资总额117.7亿元,其中已竣工和在建工程57个,方案投资总额36.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在今年已开工建设的工程中,投资过亿元的8个,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8个,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26个。工程建设拉开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近3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幅到达22%,2022年预计到达33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幅到达32%;3年来累计实现利税5.29亿元,年均增幅13%,是历史上开展最快的时期。今年元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86亿元,同比增长35
5、.7%,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43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68家,其中17家是去年以来新增的企业。预计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可培养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50个以上。一批工程的引进投产,壮大了财源,增强了财政实力,2022年至2022年,全市镇级财政收入因政策性减收,由11392万元调减至7406万元,下降3986万元,而全市财政收入由22464万元增长至26016万元,增加3552万元,主要是新增工商税收支撑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可突破3亿元。(
6、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开展农业农村经济。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农业开展。我市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大力开展农业和粮食生产,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到达69.8万亩,增长10.35%,其中水稻面积到达41.15万亩,增长12.83%;预计全市粮食总产27.35万吨,增长11.86%,其中水稻总产21.2万吨,增长13.82%。大力开展特色农业,全市优质粮、优质棉、双低油、水果、畜禽、蔬菜、水产、速生丰产林八大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开展。在抓好当前增收工程的同时,着眼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开展
7、到36家,带动农业生产基地50多万亩,安置农村充裕劳动力12700多人;全市优质黄桃、柑桔、蘑菇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今年又着手推进5万亩速生丰产林、10万平方米蘑菇、1万亩黄桃、5万亩砂梨品改等农业十大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元至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2156元,同比增加290元,增长15.5%。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沱江时,对我市农业和粮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三)统筹城乡经济开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为目标,拓展城市骨架,配套根底设施。按城市道路要求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城北变电站、双林变电站投入运行;有线电视光纤
8、网络改造、城镇电网改造、电信设施扩容改造根本完成;沱江一中、市人民医院搬迁工程启动。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安福寺镇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镇,问安镇、百里洲镇等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心镇。着力培育城镇经济根底,安福寺镇果蔬加工、白洋镇墙地砖建材生产、董市镇塑业加工、七星台镇油脂加工、问安镇化纤工业、马家店街办纺织卫材加工等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董市镇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已达14家,工商税收占该镇镇级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三、着眼可持续开展,多做打根底、管长远的工作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开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眼可持续开展,多做打根底、管长远的工作。(一)正确处理经济开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
9、关系,切实注重经济质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经济质效为重心不动摇,把加快开展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业开展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出发,通过招商引进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市培育了食品、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化肥、水泥、优质米、优质棉产品 、白酒、精炼食用油、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食品罐头等优质产品。在农业开展上,坚持不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精品名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工程引进上,坚持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结合,着力引进环保型、财源型、规模型工程,增强了开展
10、后劲,优化了财源结构,2022年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到达86%。(二)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202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农民负担总额为5157.45万元,比1999年下降49.56%,比2022年下降35.47%;2022年再次下降5.54%;今年我市严格执行粮食主产区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的政策,全市农民负担总额2883.45万元,下降40.81%,亩平负担45.82元,减少31.21元,人平负担77.2元,减少52.69元。税改工作经省考核验收被评为优秀等次。二是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对市属409家国有集体企业彻底推进民营化改革
11、,全面完成改革改制任务。今年重点对三棉(东大)、宏达码垛等下放企业和市啤酒厂进行改革改制。三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22年全市在职财政供养人员由10384人减至8727人,减幅15.96%;清退非在编人员1121人,减少财政支出930万元;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核定教职工编制3881人,改革中聘用3784人,有489名教师待聘。(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开展的关系,切实注重环境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构建投资洼地,增强县(市)域经济开展的感召力。一是着眼于亲商和商,在效劳内涵上拓展与延伸。做到开展无“禁区,只要国家没有明令禁止,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允许开展、一路绿灯。
12、做到建设无障碍,对重大工程坚持“一个市级领导联系,一个专班效劳,一个奖惩责任,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经营无干扰,对工业企业收费实行定工程、定标准、定时间,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两证两卡一书(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缴费登记卡、企业缴费明白卡、进企业收费批准通知书)制度。二是着眼于制度建设,在效劳机制上拓展与延伸。从制度创新入手,组建“一组三心,即“优化经济开展环境领导小组、“经济开展效劳中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保护投资环境法律效劳调解中心,形成政务质量找领导小组、投资报建找效劳中心、投诉举报找督查中心、矛盾纠纷找调解中心的全方位优质高效的管理效劳体系。出台沱江市鼓励外来投资优惠方法,对各项投资优惠政策进行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