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刻理解 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内涵与意义 精选文档范本zls最新整理深刻理解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与意义辛世俊,代文慧(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什么是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据、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如何创造美好生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植根于生活内部的, 不能从生活之外寻求美好生活的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活内在规律的要求,马克思关于“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奠定了理论根底。美好生活因全面而丰富,因向上而高尚,因向真而朴实,因向善而美好,因向美而恒久。美好生
2、活的丰富内涵表现在: 美好生活是富裕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安全稳定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具有清朗空间的网络生活; 美好生活是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美好生活是健康高雅的休闲生活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造美好生活论断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根本规律,没有等来的美好生活,只有创造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着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开展
3、的过程,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内涵; 美的规律中图分类号: D2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 3318( 2023) 01 0005 05党的十九大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 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开展蓝 图。2023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 年, 中国将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 年,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启了新征程,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美 好生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报告共 提到生活、根本生活、美好
4、生活、幸福安康生活等相 关词 32 处。报告从解释大会主题时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1,到结束语“为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171,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什么是美好 生活 如何创造美好生活 弄清这些根本问题,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活内在规律的要求人民为什么向往美好生活 理论依据何在 回答上述问题不能从生活之外寻找原因,而应当从人民生活本身的逻辑中寻找答案。真、善、美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根本范 畴。这些范畴凝结了人们向上、向真、向善、向
5、美的 美好愿望,追求真善美的规律是千百年来社会得以 开展的根本规律。众所周知,人和社会都是未完成 的,是在不断生成和提升中向前开展的,正是这种不 懈的追求和斗争才使人性不断提升、社会不断进步。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精辟地阐述了“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那么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163所谓尺度,就是规律、规定性、本性、标准。马克思所说的动物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就是指动物按照它自己的进化规律和物种本性运动变化。例如: 一只蜜蜂
6、只按蜜蜂的本性和规律活动,它只是采蜜,传粉并非它主动的行为,它也不懂得花的生长和凋谢规律; 鸟儿筑巢看起来非常符合建筑学的原收稿日期: 2023 11 15作者简介: 辛世俊( 1954 ) ,男,河南孟津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宗教学。zls最新整理理,但它也只是利用现成的树叶和树枝,绝不知道要 种树、盖房子; 猛兽捕猎只是为了进食,却不理会小动物的兴衰,更不知道自己属于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的活动总是有两个尺度: 是主体尺度和对象本身的尺度( 客体尺度) 。“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就是按照
7、自然客体的属性和规律,亦即按照外在尺度进行生产。人不仅有两个尺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 两个尺度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即“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2163,就是根据人自己的需要、目的进行生产,通过对自然客体的改造,创造出适合的对象。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对象,就体现了主 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的统一。“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163,马克思这句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善、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占 1 /3,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真和蔼都是美的内容。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是指一般的生产,而是指人的一切能动的实践活动都应符合美的规律。农民在农村种地也是遵循美的规律的,一垄一垄的麦田是笔
8、直的,看上去很美。农民盖房子,虽然简陋,比不上城市高楼大厦的高大与华美,但在实用之外,也都尽量考虑审美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作为人活动的美的规律应是两个尺度的统一,即主体尺度( 主观尺度) 与客体尺度的统一。单纯的主观或单纯的客观,都没有美的产生。人的所有创造性活动都是为了人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生活的内在要求、内在本性。美 在生活之中,而不在生活之外。古往今来,人们生活 的各个方面,譬如住房、家具的摆放、环境的布置、生 活中的礼仪和仪式等,无不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的。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美的作品、美的 创造。我们中华民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譬如:
9、 音乐来自于劳动的号子; 雕塑和壁画是对生活场景的复制; 舞蹈是生活场景的再现; 等等。中国农民的剪纸艺术反映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舌尖上的中国反映的是中国人对饮食美的追求; 民间杂技、武术、各种绝活等是人民对形体美的追求; 等等。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是美的源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向往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孕育在生活之中,又超然于生活之上,永远在生 活的前方,起着引导生活的作用。这充分说明生活与美的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美深深植根6于生活,离开生活而言美,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何为美好生活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
10、无法进行准确的量化,但这并不代表美好生活是没有标准、无法把握的。美好生活因全面而丰富,因向 上而高尚,因求真而朴实,因向善而美好,因求美而恒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 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根据十九大报告 对美好生活的论述,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侧面来理解美好生活:第一,美好生活是富裕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候指出: “坚决走生产开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之路。124在谈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指出: “按照产
11、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32这两处谈到的“生活富裕中的富裕是与贫困、贫穷相对的,是在保障群众“根本生活基 础上的富裕。人们的根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不再 为衣食住行这些根本生活需求而发愁是美好生活的根底。第二,美好生活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候指出: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148这里所说的健康,一是指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医疗卫生保健有保障。二是食品安全有保证。民以食为天,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是美好生活最根本的问题。三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空气清新,
12、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居民生活区不仅有绿地,还应有一定面积的健身场地。四是心理健康。人民群众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能够得到及时疏导和治疗。开展是硬道理,人民健康也是硬道理。进入新时代,旧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就扔掉了,但要 活得精彩,展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必须以民众的健康为根底。只有使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效劳148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健康中国的目标才能实现。第三,美好生活是安全稳定的生活。十九大报告指出: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149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精选文档
13、范本zls最新整理辛世俊,代文慧 深刻理解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与意义以来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开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也是 中国人民从近代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 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最怕的就是动乱,求的就是安全、稳定、太平的生活。“安全感更加充实145 的生活包括很多方面,如人身安全、住房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等。只有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人讲法律,个个守道德,社会和谐,老百姓安居乐业、心情舒畅,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14、生活。第四,美好生活是追求高尚精神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展时指 出: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需要的满足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食粮供给缺乏,还不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村一些地方缺少精神文化生活,致使邪教滋生、迷信活动盛行,赌博成风,社会风气下降,文化阵地丧失。有些文艺作品低俗、庸俗、媚俗,引起群众不满。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指出: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立、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融入社会开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 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落细、落小、落实,像空气那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非易事。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抗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第五,美好生活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候指出: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人是政治的动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增强。人们希望政治生态好, 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等开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解决。面对患不均的时代的到来,习近平指出: “这些年,我们的开展成效很显著,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冷静想一想,是不是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就同步提高了 是不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更密切了 事实说明,经济开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更疏远了。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