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议主要内容与结论 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展开:其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2、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表达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党中央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下一步说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确实立。伍修权曾回忆说:“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
3、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其 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指导,有有益的帮助,也有不切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那么,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作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
4、地位。遵义会议说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的承担中国革命的重任。 其三,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精神的内容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
5、量。(or材料p44) 三、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开展的必然 答案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思想是毛泽东在1952年下半年提出来的,1953年6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毛泽东的设想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总路线的表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这条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6、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宏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出来的: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开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答案二:过渡时期总路
7、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虽然改变了原来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设想,使社会主义改造明显地提前了。但这种改变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作出的。除了此时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外,主要还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开展变化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消灭剥削制度、摆脱贫穷落后困境,迅速实现国家繁荣兴盛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思考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水平的上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旧中国由于长期遭
8、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专制的统治,工业化水平极其低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已恢复到历史的最好水平,但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落后必然挨打。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增强国防实力,有效地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平安。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开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充分利用私人资本主义
9、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对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同本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食棉花的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开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以继续解放和开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对个体
10、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开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力开展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由于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开展。但当时的农业经济毕竟是一种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现代生产的社会分工,也不利于兴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更无法集中力量抵御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小农经济的自然开展必然导致农村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农民重新陷于解放前那种穷困潦倒的苦难生活。此外,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提供越来越
11、多的工业原料、资金和市场的需要。 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一方面对农副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手工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向合作化方向开展的一个动力。因此,要开展农业和手工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开展,也必须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符合中国的根本国情。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所作的理论阐述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更是很少论及。从世界社
12、会主义开展的历史来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时间不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这些都不能不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探索,从而使过渡时期总路线存在着某些难以防止的历史局限性。 综上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存在某些难以防止的历史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只是白璧微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在推动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答案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
13、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是开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答案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根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剩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开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开展生产力。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