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开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生活的改善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维护,“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的实现,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着群众艰苦奋斗。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农村党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豪感,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开展起来。正如农民群众常讲的,“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权,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从乡村班子建设上看,有的乡村班子成员思想不够解放,开展经济的思路不宽,带着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工作形不成合力,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不强。 二是从党员队伍建设上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年老体弱、文化偏低的党员难以发挥作用,尽管这些年比较注重开
3、展年轻党员,但由于基数比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局面。 三是有的乡镇经济开展速度缓慢,质量不高,成果不明显;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开展后劲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力;有的村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在短期内还难以脱贫致富。 四是从群众反映上看,有的地方干群关系不融洽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员先进性建设应常抓不懈。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思想认识而言,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少数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致使对有些工作重视不高,研究不深入,落实不到位,也就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就工作摆布而言,有些地方存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不紧的问题,有的
4、就经济抓经济,就党建抓党建,使得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找不到最正确结合点,导致党建工作缺乏有效载体,经济工作缺乏动力和保证。 就工作方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一些乡村干部无论是思想观念上、工作思路上,还是角色定位上都有些不适应,实现由管理型向效劳型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就工作机制而言,由于基层干部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加之农民群众素质参差不齐,村里“一事一议“的事情很难办到。再有村两委班子三年一换届,任期时间较短,对于村班子的稳定和工作的长远打算势必也有一定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配齐配强
5、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更新越来越快,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对农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开放的思想选拔人才,把最能表达“三个代表要求的人集中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既要继续整顿软弱松散的组织,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文化水平高、懂经营善管理、能带着群众致富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又要着眼长远,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藏和培养。重点是要拓宽用人渠道,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一是从经济能人中选拔;二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选派;三是从经济强村中交流。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的根底上,要通过系统的方法
6、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在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上有新提高:一是加强常规教育和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村干部都有一技之长;三是加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四是加强领导能力的培训,主要是提高农村干部开拓创新、驾驭局势的能力;五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配齐配强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组织根底。 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组织党员开展正常的党内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前提和根底。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
7、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进一步明确党的性质和宗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党员参学率和学习质量,促进中央精神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要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目前未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农村流动党员与党的组织取得联系,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把组织生活健全起来,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在流动党员的管理上,要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全面掌握党员动态。 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8、建设目标,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底,着眼于密切党群关系,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这一问题解决好。建立村级活动场所要与本地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要做到有固定的地点、必要的设施和完善的制度,能够满足农村党员学习活动的需要。要建立投入机制,使农村党员开展活动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长期保持下去。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的实现,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教育广阔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阔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
9、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管护人。 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注意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带着农民搞好经济开展。 对农村党员干部既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保护,体谅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采取上下联动、结对帮扶等方法,在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尽可能帮助农村生活困难的党员解决具体问题,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动局面。应牢固树立开展是第一要
10、务的观念,把加快农村经济开展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各条战线、各个方面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使农村经济开展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一是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农村种植业的根底上,结合本地实际,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抓好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部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高效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现由以粮为主向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为主的转变。在个体私营经济方面,要鼓励多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大力引入新的开展主体。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民营经济开展的路子。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形成一批技术装备先进、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大力
11、实施科教兴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必须大力开展科学技术。要真正强化农村经济开展,就必须切实实施科教兴农的措施。要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积极培植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同时,强化信息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及时了解外部新的科学技术在农村中的开展和应用,因地制宜地搞好应用和推广,切实通过科教兴农大兴“三农建设。三是加强农业根底建设。农业根底建设是农业赖以开展的根底,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开展的关键。因此,要正确把握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投入农业根底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协调好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而其他农村组织是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的根底,是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在处理村级事务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村民委员会、妇代会、青年、民兵等其他基层组织的建设,正确处理党组织和这些组织的关系。重点要在健全组织、提高素质、标准运作、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做到配套联动、整体推进,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格局。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