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因素对幼儿人文教育的浅性思考环境因素对幼儿人文教育的浅性思考 摘要:做人教育是推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种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应该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它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我们时时处处给孩子创设渗透做人教育的良好环境,以达到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目的。关键词:环境 幼儿 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其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的核心思想已被广大的有识之士一致认同。当前,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高科技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裂变时期,随着人类社会走进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活和知识结构发生急速的,多层面的,多侧面
2、的变迁,原有的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社会发展的大批创新人才。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而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良影响。令人甚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没有形成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合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幼儿教育是百年大计,从孩子哇哇坠地的那一刻起,围绕他一生的问题就是“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幼儿教育阶段,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我们应该为
3、孩子创设一个怎样的环境,才能使这些幼苗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新鲜空气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调动社会力量,给孩子创设一个人文教育的有利空间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将一个自然人教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的,理性的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构成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严重冲击,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对幼儿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严重削弱了思想教育的作用,极端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一些不健康娱乐场所等的存在,严重侵蚀他的幼稚的灵魂,现实社会,新闻媒体,网络文化过分渲染暴力,情爱,致使幼儿从小就接触这些不良影响,导致他们盲目追星,崇尚暴力,
4、以致“习染成性”,导致 5+2=O 的学校教育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从小抓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生;否则幼年受了损伤,既不夭折也难以成才。”因此,做人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担当起这份责任。二、转变教育观念。纠正学校幼儿教育的弊端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必须影响到幼儿园。正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得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偏重于灌输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让孩子盲目的,机械的去接受他们不乐意接受得东西,或者出于功利目的的驱使,开办兴趣小组,提高班,把素质教育做表层理解一注重孩子的文体发展。违背“人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不难发现
5、,有的幼儿知识面很广却缺乏德性,能谈会唱却好吃懒做,竞争攀比有余而合作谦让不足,争强好胜而承受能力极差。学校教育,亦是弥补家庭,社会教育的不足。幼儿园的人文教育,重要的是注重从幼儿心理,生理特征出发,对幼儿进行启蒙性,浅显性的教育引导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体脑两全的人;教育他们成为求知,主动,创新的人,培养他们成为开朗向上,自知自律的人,从而做一个与社会,自然,家庭和谐的人。三、提高家长素质。弥补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如何担当起这一重要责任,让孩子从小体验亲情,体验家庭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做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6、;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榜样效应。虽然,黄继光,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榜样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这些毕竟和“耳闻目濡”的教育效应是有所不同的,孩子何以“习染成性”这和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现代的家庭结构模式,孩子是家庭的主题,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感,承受能力及合作意识极差,家长们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自身教育及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课余钢琴,绘画,书法,舞蹈等等应有尽有,唯独不见幼儿的品德教育。目前,国内虽有不少“家长学校”,但这不注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在家长眼中,做人教育无足轻重的理念不转变,就无法造就孩子健全的人格,亦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做人教育是推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种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应该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它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我们时时处处给孩子创设渗透做人教育的良好环境,以达到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