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元宵节的灯谜由来.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79887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元宵节的灯谜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元宵节的灯谜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元宵节的灯谜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元宵节的灯谜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元宵节的灯谜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元宵节的灯谜由来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开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嘲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

2、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3、。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微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存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

4、,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元宵节猜灯谜的故事过完元宵,新年也结束了。年,总是来得悄然,去得却非常隆重,因为元宵节这一天民间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让人们过得开开心心、兴致盎然。为什么农历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呢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5、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等。此外,不少地方的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如此把戏繁多的活动,使元宵节充满了乐趣,也为过新年划上了圆满句号。这里,重点说说在元宵节里举行灯谜活动的情况。元宵节猜灯谜是最经典也是流传已久的一种传统习俗。“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在古代,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

6、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于是,就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了。猜灯谜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悠久的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那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拟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进入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结合起来了。据记载,“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

7、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有了灯谜。通过代代相传,不断开展改良,此后,猜谜语活动充分表达了趣味性、知识性、时代性。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

8、,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越玄乎。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万象,没有一定文化素养,是猜不出的。但其微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9、既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也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为了传承和挖掘民族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这些年,许多单位在元宵节里都会开展猜谜语、送新春的活动。我所在的单位,也是如此,每年元宵节都要精心组织开展庆元宵、猜谜语活动,并且一年确定一个主题,规定对凡猜中谜语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品,做到娱乐和知识相结合,既营造了节日气氛,也加强了传统教育和形势教育。这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智力活动,让广阔干部职工在开心过年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知识、增强了活力。同时,大家也清楚了,过了今天就不再是新年,必须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猜谜语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传统习俗,沉淀着历史文化,散发着时代芬芳,让年味弥久留香、余味缭绕,必将长盛不衰、经久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