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好预报预警 全力以赴防灾减灾救灾高度重视汛情。经过前一阶段连续强降雨,各地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水库蓄水量较多,有的河道还在行洪,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此次强降雨过程局地性强,短时强降雨点多面广,降雨时局地伴有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备汛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日无防。加强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密预报频次,搞好预测预警。气象、水利、城建、国土等部门要加强会商分析,科学研判形势。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群众提前做好防御准备。气象、水利部门要根据雨情汛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转移
2、群众。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细化实化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做到预警到乡、警示到村、责任到人,有险及时转移,绝不允许因险情应对不力造成人员伤亡。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保障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处。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小水库、尾矿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城市内涝、南水北调主干渠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防范工作,加大巡查防守力度,备足抢险物资器材,落实抗洪抢险队伍。科学调度洪水。根据实时雨情水情,量化测算水库调蓄能力、河道行洪能力和蓄滞洪区滞洪能力,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关系,联合运用水库、河道、蓄滞洪区,对洪水实施精准调度。严格落实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
3、同志要在岗在位、靠前指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组织调度,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得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决不能有任何松懈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以对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和“生命第一、预防第一、避险第一”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底线思维,树牢红线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和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切实有效
4、防范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认清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预案、应急处置等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将把这次学习收获转化为工作动力,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当前主汛期防汛减灾各项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筑牢红色防线,落实隐患排查整治。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组织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务等职能部门组成工作队,发动36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对县域内老旧危房、地质灾害点、山洪隐患点、山坪塘和加油站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150余次,排查老旧危房300余
5、户,整治地质灾害点20余处、修补山坪塘10口,确保排查整治全覆盖、无死角,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救灾救助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全灾种全过程综合管理和应急力量资源优化管理,灾害信息报送更加及时,综合监测预警、重大风险研判、物资调配、抢险救援等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更加高效。基本建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抗灾设防水平有待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还不协调不配套。交通、水利、农业、通信、电力等领域部分基础设施设防水平低,城乡老旧危房抗震能力差,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存在短板,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病险水库隐患突出,蓄滞洪区和森林草原防火设施建设滞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不足,“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