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79997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3年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引言:法治文化,顾名思义是以法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本质上,是人们对法治的崇尚和信守。法治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深入的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文化在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文化是立法的思想和心理根底;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是正确使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更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所表达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气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

2、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精神也揭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开展,全社会对于法治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也为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和推进。2023年将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和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要把握青奥会这一重要机遇,深入研究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努力营造法治气氛,最大程度的将法治文化渗透进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的多发挥青少年在法治文化建设当中的先锋队作用,以期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青少

3、年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全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课 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作为祖国的未来,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将中国从人治社会转变为法治社会的重要历史责任。所以在他们的身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未来的社会开展浪潮中,懂得一定法律知识和具备较强法律意识的人才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肩负起更加重要的担当。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法治文化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他们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根底。 加强青少年法治

4、文化建设,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方针。当前青少年接触社会的年龄较小,时机较多,加之社会因为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青少年以及青少年为主体违法犯罪案件只增不减。生活在这个敏感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就更需要法律作为思想上的坚强支撑。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有利于形成更好地用法习惯,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有利于从犯罪年龄的低端抓起,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抑制犯罪低龄化趋势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

5、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长此以往一些青少年在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支配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诚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优化, 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自觉抵抗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内心,用法律知识武装大脑,才能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上扬帆起航。 加强青少年法

6、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持久性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能量源泉。现在的社会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主要依靠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懂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大局部社区工作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只凭借工作热情和工作经验边探索边工作,存在着不能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显然制约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将在青少年人群中掀起一股学法浪潮,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学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热情足的法治专业人才,并投身到法治文化建设的大潮当中去,使学有所用,让用有所得。在此根底上打造出一支成熟能干且富有朝气的法治文化

7、建设队伍,为今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二、青少年法制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建国初期起,中央领导历来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自此奠定了针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规划把青少年正式列为普法的重点教育对象之一。多年来,在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宣传、教育、司法行政、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在联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阔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有了显著提高,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在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

8、五年规划中,中央正式提出了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青少年人群的法治文化 建设已被正式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但不可否认,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法制课堂内容生硬。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学校的法制教育课堂,聘请各种法律资深人士参与授课,把法制课堂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日常教育方案并进行考核。法制课堂模式重视的是法律知识教育,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相应时代的法律精神,快速改善青少年的知法状况,但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容易使“法制教学陷入“法条教学的泥潭之中,把法制教育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法律条文的传播和强记,从而导致了法制课堂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不能使学生对“法这个

9、字眼产生感性的认识,反而会产生厌倦情绪。很显然,现在学校的法制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课堂上众多法学知识的讲解其实只是对具体法条的阐释,却未对法条背后法律的价值意蕴进行着力引导,即学生们所知的仅仅是“是什么的理论,而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内涵。学会法条并不等于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一味重视填鸭法条式的教学却无视了对青少年法律精神的塑造,守法习惯的培养和用法能力的开展,那么在实践中广阔青少年也难最终在“知的根底上真正转化为“行,法制教育课能起到多少效果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是法治活动流于形式。目前,针对青少年课堂外的法制教育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此类活动的初衷是锻炼青

10、少年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加深青少年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提升青少年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但近年来,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校级活动内容单调乏味,主要依靠文艺表演、法制竞赛、法制征文等传统方式,单一的形式是青少年对于活动的热情下降,直接导致了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低;大型活动形式流于外表,大型宣传活动往往伴随着接待上级领 导、迎接外界贵宾、活动开闭幕式等“政治性任务,虽可以展现出法治文化建设的成效以及青少年的风貌,却很难起到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应有的作用;政府组织活动参与面狭窄,政府组织的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卓有成效,历次活动中展示出的青少年良好的

11、法律文化知识底蕴均获得了参与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往往都是那些有参加经验的、乖巧懂事的、成绩优良的。这也导致了大局部的学生无法参与到类似的法治文化活动中去,学而不致用,学而不会用。诸如此类的问题着实的影响到了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也未能紧抓法治文化建设的中心。 三是法治建设无视校外。近年来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心是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却无视了另一类人的法制教育,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校园,辍学在家,亦或是外出打工,被称为“社会青年。社会青年是平时最不容易接受到法制教育的人群,又恰恰是最易产生犯罪的青年人群。“五五普法末期,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

12、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曾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摸底排查结果不容乐观,全国约有2820万名到达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而另据统计,全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每11人中就有1人属于闲散青少年,而每25名闲散青少年中,就有1人有过不良行为。这些人往往存在着家庭条件差,知识素质有限等各种不利于接触法律的条件。长期游离于家庭之外,混迹于社会之中,加之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产生一时冲动,做出懊悔

13、终生的事,经过监狱看守所的交叉感染又容易滋生更多的不良品质,加上社会对于犯罪前科的歧视,使得局部青年人回 到社会后无法适应,从而走上屡次犯罪的道路,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曾在监狱工作过的同志,我深刻感受到当今社会犯罪年龄低龄化,手段残忍化,方式多元化。社会闲散青年的法治文化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首先,改变观念,增强实效。一方面,各个学校应改变对法治文化教育的看法,提高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认识,把握要想“成才先得“成人的硬道理,在抓文化素质的“硬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法律观念“软实力的提升,在“德育教育研究上花心思,下功夫。法制文化教育不同与学

14、术教育,教育重点不在课堂,而在于平日的耳濡目染,践行积累。学校应在充分落实法制课堂的根底上,充分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及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实践,只有转变观念,摆脱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生活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才能彻底展现青少年善于在生活中学习的天赋,提高青少年对于法治文化的兴趣,激发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长久以来,青少年都被定义成法治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其实不然,大多数青少年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优秀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怀抱着为社会开展出力的热情。这也是青少年往往在中国近代的各项运动中

15、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的重要原因。政府及学校应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不仅是法治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主动传播者这一点,转变固有观念,变“政府安排、“学校配合为“政府搭台、“学生唱戏。在具体实施中,政府要与学校加强配合,提供更多的时机让青少年参与到法治文化传播当中去,加深青少年对其掌握法律知识的体会,教导青少年在活动中正确使用所知所学,发挥青少年在人群中的影响力,将青少年打造成法治文化传播建设的生力 军。 其次,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南京作为一座六朝古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具备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拥有厚德载物的道德积淀。发挥南京文化道德底蕴深厚的优势,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法治文化环境

16、,升华城市的道德文化气氛,把二者塑造成南京的城市精神核心,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应将课堂所学与法治与德治结合,渗透进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应组织相应专家学者挖掘整理南京历史上的法制名人、道德典范、法制典故等法制道德文化资源,并联系学校等相关教育部门将收集到的历史资源以动画、简报、竞赛等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形式融入到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中。这样不仅改变光靠书本灌输知识,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的学法用法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还能增加青少年对城市的认同感,唤起他们对所生活城市的自豪感,激发青少年时刻谨记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一员,以利于他们带动周围的人共同为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抓住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