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省市区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开展。一是改善了生产条件。针对工程区“田块不整、沟渠不全,遇旱难灌、遇涝难排的实际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清沟除杂,畅通水路;改土整地,化零为整;修路建桥,便捷交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通过综合整治,工程区根本到达了“渠相连、路通畅、田成方、林成网的建设标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强化了科技支撑。通过不断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引进优质粳稻新品种“扬粳4227,推广稻麦标准化施肥、常见病虫害防治和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新扩良种种植面积400亩;注重与省里
2、下河农科所、大学等高校科研所的合作,重点围绕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种植等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共培训125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三是带动了农民增收。在增产增收方面,通过提高工程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万公斤,亩均增收达50元;在降本节支增收方面,通过衬砌渠道等灌溉设施建设,工程区节地、节工、节水、节电明显,按平均每亩20元计算,每年可节本20万元;在土地流转得益增收方面,通过推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工程区农民每亩可增收20230多元。根据我区2023年2023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
3、划,到2023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5.7万亩,累计达24.89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的70%以上。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区将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把握根本原那么一是统筹规划、重点开发。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认真安排实施年度建设内容,注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投资,做大做强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二是多元投入、立体开发。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全面提升建设水平。三是集中连
4、片、规模开发。在规划区内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在规划区内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二、突出建设重点一是突出根底设施配套。针对丘陵地区水源相对缺乏的情况,挖塘浚库,节水灌溉,新建灌溉泵站和衬砌渠道;针对沿江、沿湖地区雨季易涝的情况,疏浚排水通道,增建排涝泵站;针对田间交通不畅的情况,新建田间道路,配套田间建筑物。二是突出土壤培肥改良。针对土壤板结、肥力缺乏的现状,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理化性能,增强地力。三是突出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强化农民技术培训
5、、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值保专业效劳等形式,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四是突出合作组织建设。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保障措施一是组织保障。为抓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工程建设,区政府成立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资源开发局,具体负责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实施以及指导、检查、考核、验收等日常事务工作,统一管理调配人、财、物。各有关镇也相应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并依据区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强化考核鼓励,区政府每年与各工程镇签订农业综
6、合开发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和职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资金保障。将地方配套资金纳入本级年度预算,工程方案批复后,区级配套资金立即落实,全额到位,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志专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那么,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支农工程资金的整合力度,主动对接农村通达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工程,科学规划工程实施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围绕区域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三是机制保障。严格实行“六制,即:工程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制、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制。坚持全程管理、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把好立项管理、方案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单项工程验收报账等重点环节,保证管理工作标准、科学、精细。加强日常监督,工程管理部门每周到工程区不少于一次,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工程施工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集中考核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做到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 化,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工程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