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论语注疏与语集注对读之文化价值:随着宋代儒学主体地位的重新确立,统治者对儒学实行的积极政策,宋代对论语的研究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开展,各名家注本不断涌现。其中较为典型的可数魏何晏注,北宋邢禺疏的论语注疏和南宋朱熹所著论语集注。本文即以学而为政两卷为例,比拟论语注疏与论语集注的异同,并由此探究对读此两本书对学习论语的价值。关键词: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3 20-0003-02一、论语注疏与论语集注的差异一训字的不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论语学而【论语注疏】“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者,皇
2、氏以为,凡学有三时:一,身中时。学记云:发然後禁,那么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後学,那么勤苦而难成。故内那么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论语集注】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那么说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那么所学者在我,故说。谢氏曰:“时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关于“时的注释,集注训为“时时即“经常意,强调学习的频率,鼓励刻苦努力、发奋学习。而论语注疏那么引何晏注,将“时训为“按時意。认为读书学习是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段规律的,应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学习。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今取集注所注“
3、经常意。2.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注疏】复,犹覆也。人言不欺为信,於事合宜为义。假设为义事,不必守信,而信亦有非义者也。【论语集注】信,约信也。复,践言也。言约信而合其宜,那么言必可践矣。说文解字:复,往来也。关于“复字,论语注疏中注释为“反复,即意为“只有守信言辞符合道义,他所讲的才能每次可以重复。而朱子那么将这里的“复解释为实践,认为遵守信用也要看是否符合义理,符合义理的话才能实行。二者的分歧点在于对“信的理解有异。邢昺认为“信和“义是相近的,做到“人言不欺可以被称之为“义,但做到“义却不必守信,守信用做的也可以是不义之事。而朱子此处的
4、“信意为名词“约定,对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句前后的逻辑关系,他认为唯有“信近“义,才能做到“言可复也。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注疏】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小人那么反是。【论语集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说文解字:周,密也。邢昺此处将“周解释为“忠信,即认为君子为人忠厚真诚,以正道广泛交友,不搞小团体,而小人那么结党营私,做不到忠信。朱子认为的“周是“普遍意,君子能够和大多数的人交好团结而不为勾结谋取私利,小人总是想要与人营私而不能够和大局部人团结在一起。今大多从朱熹所注。二内容的理解不同1.关于学的理解不同【论语注疏】白虎通云
5、:“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论语集注】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邢昺的论语注疏引用白虎通阐发自己对“学这种行为的理解,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的探索和认知,是人靠自身的感悟能力来理解未知的知识。而朱熹对学习的理解明显与邢昺相异,“学之为言效也意为学习就是指效仿别人的言行。同韩愈在师说中所说“闻道有先后一样,朱熹认为觉悟也是有先后的,后觉者通过效仿先觉者到达学习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汉人和宋人对“学的理解是有观念上的差异的,汉人将“学作为学习者的一种主体觉知,而朱子那么认为“学是学习者效法先觉、向先觉看齐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为。2.朱子对论语中师徒
6、对话的用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l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己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论语注疏】此卫风淇奥之篇,美武公之德也。治骨日切,象日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论语集注】愚按:此章问答,其浅深上下,固不待辨说而明矣。然不切那么磋无所施,不琢那么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子贡问孔子,贫困的时候不谄媚,富贵的时候不骄傲的人怎么样。孔子答复说,这样的人已经很好了,但是还是
7、不如贫穷但乐在其中,富贵但依然有礼节的人。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都对第一段对话做了详细的注解,交代了子贡发问的背景是自己做生意赚钱由贫到富,想让孔子夸耀自己的美德,孔子的答复是为了勉励他,指示了子贡未能到达的境界。不同的是,论语注疏并未过多地关注到孔子的“可也,朱子在注释时那么强调了孔子的这一句简单的“可也。朱子认为,面对学生的隐晦自夸,作为老师的孔子首先是对学生的美好品德进行了肯定,但这份肯定又是简单的,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赞赏,只有简单的“可也二字,这样的教育方式到达了很好的勉励作用,下一段对话即是成效。在诗经卫风这句话的解读上,显而易见地,邢昺仅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大致交代了子贡此处谈及这句
8、话的原因。朱子那么为这段对话单独添加了自己的注解,在这段注解中,他将子贡的话外之意不断进行阐发,一直引申到学者治学的态度上来,可以说是复原了孔子想要借这句话传授给弟子的思想。朱子这一段补充也可以说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了。朱注的好处在于有心,能够体察孔门师徒的用心,这是许多现代学者所不能够的,而没有心的作品,就等于什么也没有。三论语注疏中有对专有名词的有详尽的解释,论语集注那么更注重引用程氏兄弟、范祖禹等人的话说明并证实自己的观点对“北极的天文学知识的解释 正义曰:案尔雅释天云:“北极谓之北辰。郭璞曰:“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然那么极,中也;辰,时也。以其居天之中,故曰北极;以正四时,故曰北辰
9、。汉书天文志曰:“中宫太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於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是众星共之也。除此以外,在注释“道千乘之国时,论语注疏中用了整整三页纸来解释“十万开方为三一六有奇。四论语集注中会标注某些字的注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音导。五善用举例论语注疏中善用举例: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此句意为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
10、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论语注疏】正义曰:假设齐之田氏弑君,夫子请讨之,是义所宜为也,而鲁君不能为讨,是无勇也。论语注疏举齐国的田氏弑君,孔子请求攻打齐国而鲁国国君袖手傍观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说明鲁国国君这样的行为就可以被看作“无勇。二、论语注疏与论语集注的不谋而合之处1.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那么敬;孝慈,那么忠;举善而教不能,那么劝。论语为政邢昺和朱熹对“孝慈二字的解释皆同包咸所注,解释为当政者自己孝慈,认为“君能上孝於亲,下慈於民,那么民忠矣。而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那么认为此处应理解为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11、,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易可译为“轻视也可译为“改变,然邢昺和朱熹都倾向于将易解释为“改变,说明二人在为人处世的观念方面皆重视知错就改的转变过程。三、论语注疏与论语集注对读之价值通过对读我们可以发现,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中有非常明显的过渡色彩,像是两杯将汉学和宋学不同比例的混合的美酒。朱熹由于受到程氏兄弟理学思想的影响,其集注中更加偏重说理,注书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宣扬“理学,即以训诂通义理。如在注释论语为政 一篇中,关于“五十而知天命一句,朱子注曰:“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那么知极其精,而不惑那么缺乏言矣。此注即说明了朱子的客观唯
12、心主义理学观点,表达人对自然外界的依赖性,这也是封建王权学说的根底。虽然说论语集注重在阐发理学思想,然而朱熹也并未摒弃汉学传统,在论语集注中也依旧含有对文字的训诂和对名物典章的考证,表达了对汉学的扬弃。论语注疏的优点在于邢昺保存了宋之前许多学者对论语的注解内容,且他的注解形式是写下一整段完整的论语原文后,再添一段自己的注解,在原文的句子中也会用括号标出前人对此句的注释以及此句的前因后果。将原文和注解分隔开使得读者阅读起来较为方便和清楚。论语集注采用的那么是一边写原文,一边作注的方式,便于读者及时理清分句意思,不影响下一分句的理解。此外朱熹的注释更加重视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联系,在文字训诂的根底上说
13、明文句的内在意义,摆脱了汉学只重文字训诂而不重视文意的训诂传统。因此,将论语注疏与论语集注进行对读,能够有效地取长补短,既能帮助读者对论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从中领略不同时代思想文化碰撞的魅力,对研究汉学和宋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邢昺.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羅小如.朱熹论语集注与何晏论语集解之比拟J.龙岩师专学报,2004 05.4冷丰雨.邢昺与论语注疏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5胡进.试析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训诂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04.作者简介:朱子悦1999-,女,江苏淮安人,大学本科在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