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观《国家宝藏》有感.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1477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观《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观《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观《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观《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观《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观国家宝藏有感 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一个地方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重要文化场所,如果我到一个地方旅游,那么必游之地一定是当地的博物馆。近期,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主角便是九大博物馆,这无疑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本以为会是跟以往的文博节目一样一本正经的讲文物,但这档节目却不只于此。节目主打的概念是“让国宝活起来,九大馆长联袂镇场,二十七件国宝珍藏,召集二十七位守护人演绎前世传奇,讲解今世故事,每个博物馆推荐的三件国宝,交予民众甄选出一件入驻故宫的“国家宝藏特展。观看了两期节目,我竟是常常眼含热泪,胸中溢满了自豪之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件文物都是其背后一个时代的一种文

2、化缩影,第一次能够身临其境透过他们去触摸历史的厚度和温度,又不局限于那个时代,被时光洪流所阻隔,而是在今天依然能真实地看到国宝的熠熠荣耀。 倾听国宝的声音 在人们每天接受到的海量信息中,“文物、“历史可谓是冷门字眼和话题。并不是因为我们无视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明确其重要性。但因着时间鸿沟之巨大、解读交流之艰难,习惯于将它划定在一个圈内,远远地敬畏,鲜有人问津,只有一些专业领域或是爱好之人主动走近去了解,久而久之这些文物、这些历史渐渐附满了尘埃。又或是通过某一个我们感兴趣的点,我们能够窥得冰山一角,却距览望全貌相去甚远。 这档节目旨在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让尽可能多的人亲近国宝,亲近历史。

3、与以往的文博节目最突出的不同,就是邀请了二十七位著名演员演绎国宝前世的故事。有人担忧,这样看似迎合市场之举最后会偏离了重点,让明星抢了风头,节目也就变质了。然而事实证明,节目组做到了,国宝仍是主角,每个人在国宝面前都是满怀敬畏的,甘当绿叶。而明星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关注我们的国家宝藏。节目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总结,通过电视化的语言和国宝守护人的亲述,让观众感受到国宝的生命与热度,领略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引发情感的共鸣。其雅俗共赏的格局,使得文物不再是阳春白雪,我们普通群众都可以感受其脉搏。 除了增进了解,也消除了一些误解,让我们对国宝有更完整的认识。故宫博物院推荐了一件

4、国宝,是各种釉彩大瓶,器如其名,釉彩与把戏非常“热闹,是乾隆时期瓷器的重要代表。此前,在网络上流传着关于乾隆审美的段子,与其他时期瓷器的素雅不同,乾隆时期的瓷器似乎显得俗了些,网友笑称是农家乐审美。当我们刷到这些信息,往往笑一笑,也就过了,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与求证。此次节目也进行了“官方吐槽,而吐槽之外也让我们的了解更深一层次。各种釉彩大瓶,别称“瓷母,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集合从宋代到清代十七种最具代表性的釉彩,脾气、秉性、品质、烧制温度各异,齐聚成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全器尽毁。保守估计,烧制成功的概率是0.0023,堪称奇迹。瓷母的身上

5、所表达的,不只是登峰造极的瓷器烧造技艺,还有清代国力兴盛时期人们的一种文化自信。其实如果有心去了解,你会发现,乾隆时期也有风格素雅的瓷器。而这些瓷器所映射的,正是瓷器开展鼎盛时期的人文生活,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缩影。由此,我们是不是应当重新认识一下瓷母呢。 延续在当下的心跳 之前,我们总以为文物只是历史的代名词,是古老时间的停格,现在却又有了不同的认知。云梦睡虎地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和秦始皇时期,上面是由一个叫“喜的基层官吏记载着秦朝的律例。透过秦简我们能看到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的兢兢业业,也正是这些小人物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讲述秦简的今生故事的时候,请上来的竟然是三位警察,原来现代警察的一些工

6、作内容在秦简中早有记载。封诊式中详细记载着关于审判原那么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等方面的规定和案例,其中的思想与方法一直沿袭至今。甚至最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在秦简中都载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律例,竟与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不禁叹服古人的智慧,这些律例的精粹一直承袭至今,深刻影响着当下社会的法律工作。原来古老的文物也可以不只停留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也可以活在当下,活在我们身边。文物的时间刻度可以停滞,但它身上所系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核却可以延续传承至今,影响着后世之人,在今天依然荣耀夺目。 传承与责任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石鼓,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作为中华民族的

7、文脉,其命运却是颠沛坎坷,屡在战乱时遗失,又被先人们历经辛苦找回,因着他们的不懈努力得以保全至今。1931年,日军侵华,东三省沦陷,战火很快蔓延到北平。当时故宫博物院,为免上百万件的国宝遭遇洗劫,决定将一万三千箱国宝南迁。这场南迁一迁就是十六年,辗转大半个中国,遭遇了轰炸、流寇、车祸、火灾,竟无一件文物丧失。当时的故宫人护送文物南迁,又由他们的子辈负责运回北京,而孙子辈也承袭他们的使命,继续做故宫的看门人。正是延绵承传三代的故宫人精神,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在故宫中一睹国宝的风采。这种精神未来也将一直延续下去,数十年如一日,故宫人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守护。 守住文物,也就是守住了历史文化,

8、守住了中华文脉,守住了民族之根。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如果不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相关工作,对于守护文物、守护历史,能做些什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标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给出了答案。我们要珍视文物,重视对其的保护,至少从自身做起,怀有敬畏之心,不做有损传统文化传承的事情。不让文物在冰冷的陈列柜里蒙尘,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文物,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核,融入到价值观形成当中,坚决文化自信,继承并发扬,守住了文物之魂,也就让国宝活在了我们心中。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说出这句话是何等之气魄,而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又是如此的有底气,让国宝永葆青春,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责任。就如故宫守护队队歌中说的那样“谁其守之,唯吾队士,悠悠中华文化,谁其护之,吾辈护之。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