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81732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全市年中安全生产会致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市年中平安生产会讲话 一、分析形势,保持清醒,时刻绷紧平安生产这根弦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关于加强平安生产的要求,按照打造“平安xx的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平安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1-7月四项事故指标全面下降,这说明今年的工作是扎实的,措施是有力的,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企业平安生产根底还比较薄弱,群众平安意识还不强,平安事故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全社会平安生产防范体系还没有真正稳健牢固,今年来还连续发生5起、每起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这些情况告诉我们,

2、当前平安生产领域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大量存在,平安生产的总体形势还相当严峻,平安生产必须警钟长鸣,紧中求紧。今年来还有两个方面的新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明显上升。二是危险化学品的平安生产出现了新情况。 平安生产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也给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血的教训,进一步增强抓好平安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抓好平安生产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开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开展的重要一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平安xx的战略部署,把“确保全市平安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作

3、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说明平安生产绝不仅仅是生产企业的事,绝不仅仅是某一项经济工作,而是事关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从抓平安、保平安、促开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平安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打造“平安xx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根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狠抓落实,常抓不懈,确保我市平安生产形势的平稳好转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平安生产工作,总的要求是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三个结合,做到“五个强化。围绕“一个目标即:力争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确保我市平安生产形势的平稳好转。抓好“三个结合即:认真

4、贯彻落实国家、省对平安生产的各项部署,围绕打造“平安xx的工作要求,把狠抓事故查处和强化平安根底结合起来,把狠抓专项整治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结合起来,把确保当前大局稳定和促进长治久安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努力推动全市平安生产形势,步入平稳好转的新阶段。做到“五个强化即: 1.强化责任到位。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首先在于有平安生产的责任心,平安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我们不能停留在纸上,而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上。当前要对平安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既要检查事故总量的控制情况,更要检查平安管理方面的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对照上半年责任制落实情况,认真查找缺乏,检查在平

5、安生产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落实了哪些措施,关心程度怎么样;检查事故隐患整改了哪些,平安装备投入了多少;对事故多发的地区、部门(单位)要加强整改,对各类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那么,查清事故原因,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加强舆论对平安事故的监督。 2.强化根底管理。企业是平安生产的主体,全社会都是平安生产的主体,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平安生产意识。一是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安生产法律、知识培训,今年我们开展了为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平安法律培训,这项工作要抓实、抓好。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救助能力,对从事特

6、种作业人员更要通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平安生产管理。要催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平安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平安生产管理力量,完善平安生产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企业平安生产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平安投入。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平安投入,通过建立平安费用提取制度、增加平安生产的财务支出、完善公共平安设施、健全平安生产支持效劳体系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企业改善平安技术装备,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平安生产管理。要拓宽视线,把平安生产管理覆盖全社会,覆盖到食品、交通、建筑、市场、旅游、学校等各个方面,平安生产不能留死角。 3.强化重点整治。下半年,要在继续做好面上平

7、安生产工作的同时,针对当前平安生产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一些事故多发和平安隐患集中的行业、企业和领域,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实施重点整治和防范。一是重点抓好一批平安专项整治。对省里已公布的涉及我市的道路交通事故隐患、重大火险隐患、工矿企业平安隐患及消防平安隐患的整改,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把整改工作做到位,该整顿的一定要整顿到位,整顿不到位的坚决依法关闭,决不能心慈手软。二是重点抓好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密切配合,抓紧做好全市重大危险源的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经排查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要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已公布的26家市级重点监控单位,要加强监督管理

8、,各县区要抓紧明确和公布各自的重点监控单位,落实监控管理措施,从而逐步建立完善市、县区二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为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打下坚实的根底。三是重点抓好事故多发领域的平安整治。对矿山企业,要全力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杜绝一面墙、扩壶爆破的落后生产方式。对道路交通,要根据路况、车况实际,按照搣五整顿、三加强攠的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继续严厉查处超限超载等违规违章现象,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对各类公共场所,要加大防火平安专项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消防平安责任制,纠正堵塞疏散通道、违章用火用电等行为,对严重危害公共平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要采取断然措施整治。对经整治仍达不

9、到标准、不能保证平安的,要坚决依法关闭。四是重点抓好面广量大中小企业的平安生产。特别要重视的是广阔的童装企业、木业企业等,平安隐患比较大,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平安生产的监督、指导和效劳。对无登记注册、无证照、无从业人员平安操作上岗证的“五无企业,和“三合一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五是平安生产要作为行政监察的重点。行政监察部门要全过程参与平安生产监察,平安生产、平安事故隐患等,往往同机关干部的作风、干部腐败等联系在一起,要作为监察的工作重点来抓。 4.强化协调配合。近年来,国家在平安生产法律法规上,不断强化平安生产准入制,提高平安生产条件,特别是针对高危行业的平安生产,适时公布了平安生产

10、许可证条例,对平安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共同把好平安生产大门,对达不到平安生产条件的企业,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坚决进行彻底的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不给平安隐患开绿灯。市安监局作为负责全市平安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在抓好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工作的根底上,履行好市安委会办公室的职责,做好综合协调和效劳工作;市公安、交通、建设、贸粮、质监、药监、工商、农业、水利、旅游、教育等平安监管任务较重的部门,要组织落实好本部门、本领域平安监管责任,尤其是对一些设置平安生产前置条件的审核审批,要严格按照要求,共同把好关卡,不能为了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放松平

11、安生产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一定要落实平安生产“三同时,平安生产不能先上车后买票。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平安生产工作,既要管好本部门的工作,更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全市平安生产形势的平稳好转,真正实现平安生产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交织成网、不留死角,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平安生产工作新格局。 5.强化队伍建设。一是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各地要抓好平安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确保平安生产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四落实。二是抓好专业平安生产管理队伍,部门、行业的专业平安生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部门要明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平安生产工作,做到每个行业的平安生产都有人管、有人负责。三是抓好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要整合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响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切实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响能力和抢险救援能力。今年我们搞了高层建筑消防平安应急救援演练,这项工作做得很好,今后我们要多开展这样的应急演练,使我们的队伍多得到一些锻炼,在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时,能有效减少事故带来的伤亡和损失。四是严格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要继续加强平安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加强平安生产行政执法,依法查处各类责任事故,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不断提高平安生产行政执法水平。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